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的策略
2017-10-27俞敏朴
俞敏朴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从出生起就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在探索活动中构建了特定的认知模式,前概念就是认知模式的具体反映。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错误的,与科学本质相背,但是也有部分前概念对于教学是有帮助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本。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前概念基础上进行的,立足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前概念是极其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反映形式,科学概念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等。为了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的前概念具有隐蔽性,所以首先应该将隐性的前概念显性化。
一、前概念显性化
前概念显性化常用方法有:
1.设问法
设问法:以提问的方式,学生阐述自己的前概念。
2.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以实验的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活学生的前概念。
3.模拟演示法
模拟演示法:以模拟演示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4.画图法
画图法:以直观形象的图画形式,展示学生的前概念。
具体案例如下表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课例,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前概念显性化,便于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概念展开教学。
二、概念转化的策略
概念转化不是简单的位置调换,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在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同时,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将原有认知模式中的前概念进行转化。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具体策略如下:
[策略1]以认知冲突为主要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构建科学概念。
[案例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将橡皮泥放入水槽中,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发现都下沉。
师设问:“橡皮泥等物体在水中都下沉了,它在水中受到浮力了吗?
(以上活动揭示学生浮力的前概念)
大部分学生认为:不会受到浮力。
演示实验:感受同一块橡皮泥(不溶于水)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说说看有什么差别?
(通过体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橡皮泥在空气中比在水中重。)
学生的前概念认为: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然而通过体验活动,发现在水中的橡皮泥比在空气中的轻。于是对于下沉物体受不受到浮力产生了认知的冲突,此时教师顺势出示测力计,让学生通过的实验数据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实验数据如下表2: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空气中的重力比水中的重力大,说明下沉的橡皮泥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只是橡皮泥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相比很小,不足以使橡皮泥浮起来。以上活动中,学生的前概念与现在获得的信息产生矛盾,教师采用引导學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感悟、内化,引发新旧概念的顺应(即指学生原有的前概念和新接受的信息相矛盾,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使得学生认知的调整和概念重新建构的过程),最后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
前概念+认知冲突策略-科学概念+感悟、体验
[策略2]以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在推理中探索发现,构建科学概念。
[案例2]《比较水的多少》教学片段
(一)前概念揭示
师:你能观察发现到底哪个瓶里的水多吗?
设问:除了观察,能用其他科学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吗?
(二)各种方法的比较
提问:用尺子测量方法是很好,但是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你能改进一下吗?
学生能想到尺子与杯子合一更方便。(通过类比发现,要准确描述出1号比2号多多少水,需要用相同的杯子和同样标准的刻度尺去测量)
学生的前概念认为: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学生发现除了需要相同的杯子去测量外,还需要统一标准的刻度尺来准确比较出1号比2号多多少水。此时,教师顺势出示量筒,并介绍使用方法。在以上探究活动中,教师采用归纳、演绎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有新的发现,而这一发现背后所获取的信息和学生的前概念并不相背,反而强化和丰富了前概念,引发新旧概念的同化,使得前概念获得了提升和发展成为科学概念。
前概念+归纳、演绎策略-科学概念+感悟、体验
[策略3]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法,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构建科学概念。
如《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中,需要小组制定“我的考察计划”等,通过小组自主制定计划、撰写考察报告等方式,学生的前概念伴随着探究中的体验、感悟逐渐转变为科学概念,同时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元认知(元认知是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前概念+自主学习策略-科学概念+感悟、体验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是相违背的还是相互支撑的,科学探究都应该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始点,根据实际教学,合理运用认知冲突策略、归纳演绎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然而也需要注意,前概念的转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前概念有其顽固性、稳定性,所以需要科学教师长期不懈的系统的教学过程。
[作者单位: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