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的教学探索

2017-10-27杨艳妮尚丹蕊

出版广角 2017年19期
关键词:媒介学生

杨艳妮 尚丹蕊

【摘 要】 本研究从新媒体编辑技能、场景变革及业务流程再造三方面论述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的转型发展,以此明确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员的新媒体编辑工具应用、舆情研判以及统筹策划和资源重组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出教学的资源联动、技能拓展及课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新媒体编辑教学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全媒体;新媒体编辑;教学探索

【作者单位】杨艳妮,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尚丹蕊,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三峡大学2017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专业学生新媒体编辑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2017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载体、内容形式、技术平台不断升级迭代,媒介信息内容编辑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新的传播语境颠覆了传统新闻编辑业务,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转型,于此,新媒体编辑的教学从内容、形式到方式方法均发生重大改变[1]。要求新媒体编辑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技能和素养,加强新媒体编辑教学改革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依托。本研究在明确新媒体编辑能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的转型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技术推动媒介终端变革,传统媒体渠道发生重大变化,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流程再造,而与用户的连接关系将被赋予新的含义。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媒介终端演进,编辑团队全媒体式集纳采编

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子媒介再到虚拟现实、全息影像,随着技术不断积累和成熟发展,媒介终端迅速扩张并爆发巨大信息势能和交互活力。未来媒介技术引导下的新闻创新,全媒体平台将聚合媒介大数据、社交、通信等多元内容,而终端信息呈现方式将实现超维升级。

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如投稿系统、报刊编辑软件等完成稿件组稿、编稿、管理等工作。而每一次媒介技术创新都将对媒体编辑的竞争力提出挑战,媒介终端的不断演进升级,使得新媒体编辑除了掌握传统编辑环境下的技术工具,还需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完成编辑工作。新媒体编辑具体技能涵盖较广泛,不仅包括熟练掌握文字图像的处理、视频音频剪辑等操作,还需能够对网站、微博、微信等后台进行无障碍操作。例如H5页面的制作、小程序开发、短视频制作、直播主持等均是新媒体编辑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媒介技术对“人体的延伸”使得人们浸入在全媒体全向传播的新语境中,全媒体采编运作是媒介终端演进发展趋势下,新媒体编辑集纳采编实践不可或缺的手段。

2.编辑场景变革,生产者与受众连接逻辑的重新定义

技术驱动下新型媒介网络已然形成,主体间的媒介信息需求与供给通过“场景”建立连接,需求显性表现出来时连接即被激活。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筑的生态环境被逐渐消解,并形成新的媒介生态圈层。如此,媒体编辑场景必将被颠覆,媒介化信息的生产者与受众连接逻辑也将会被重新定义。

传统媒体编辑场景中,编辑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传什么”“怎样传”,受众则是纯粹的信息接收者。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上传者与受者间的壁垒,编辑与受众的位置关系更趋扁平化。伴随着媒体融合转型,编辑与受众的交互场景从传统的固定场景向网络媒体的关联场景,向移动智能媒体实时、碎片化场景演变。场景变革成为媒体内容创新、关系塑造、服务升级的关键要素。新的媒介编辑场景下,编辑、受众两者间的连接触点增加,连接强度增强,其将对编辑的策划、组稿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更广泛的受众交互,选题策划范围覆盖面大且有效避免缺乏深度的选题被采纳,稿件组织方面,稿源量增加且有效保障质量。

3.媒介深度融合,新媒体编辑业务流程再造

媒介深度融合背景下,各种媒介在功能上呈现出融合一体化趋势,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转型即是媒体内容组织流程再造的过程,其目标是适应媒介融合的市场环境,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并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提供媒介服务。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团队共享新媒体资源平台,采编资源聚合重组,用于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新媒体在完成策划、编稿、组版等工作时,其业务流程已然改变[2]。传统新闻编辑工作有严密的“采写—编辑—发稿”程序和制度,而全媒体环境下媒介内容的推送时间、方式及形式发生重大改变。全媒体平台内容发布时间从固定的时间周期转变为以推送内容为导向的24小时即时信息推送;在内容分发形式上,如微博、微信、音视频平台等不同媒体编辑业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不同题材,多媒体编辑的媒介选择是需要考量的重点。另外,自互联网时代起,读图、读题成为一种更明显的选择性行为,新闻标题、图表制作等成为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新媒体编辑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思维转换层面,以实现新媒体编辑的统筹协调。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新媒体编辑综合能力主要是以技术变革为依托的新媒体編辑工具使用能力、以思维转换为中心的舆论态势把控能力,以及统筹策划和资源聚合重组能力。

1.新媒体编辑工具使用能力

技术革新影响着新媒体编辑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新媒体编辑在声、色、图、影像、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传统媒体编辑无法比拟的优势。从传统纸质报刊编辑、网站编辑、手机报编辑到两微一端编辑,全媒体背景下,编辑除了传统的新闻文字功底、敏锐性及编校能力,由于不同平台定位不同,其编辑流程存在差异,因此还应熟练掌握多种软件操作功能[3]。新媒体编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编辑的组稿、策划等基本技能,还需要掌握媒体加工技术、网站搭建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等,其技能涵盖了图像处理、音视频剪辑、美编、数据新闻、H5制作、专业编辑处理、两微一端的编辑后台使用等。endprint

新的媒介技术手段是对传统媒体处理工具的继承和创新,它促进编者、读者、作者间的多方联动,提升编辑业务选题策划、内容组织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改善编辑管理的水平。新的媒介编辑平台投入使用,但分工有所区别,如有的侧重于版面合成,有的侧重于报刊、网站编辑,还有的侧重于移动终端平台的编辑和推送,但整体来讲,新闻资源在组织内部共享,各终端内容编辑生产有所差异,但相互衔接和融合,以此打造自身编辑团队的特色,从而实现媒介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2.新媒体舆论态势把控能力

依托于媒介技术,传统媒体编辑场景变革,编辑与读者、作者的连接关系被重新定义,其连接强度提升,连接向度数量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舆情突发时间的随机性,信息内容数量的爆裂式增长;二是用户广泛且深度参与,多方舆论夹杂裹挟推动舆论态势涨落。而官方的实时信息公开和有效的舆情处置是驱散舆论雾霾的有力法器。

基于以上分析,全媒体环境下新媒体编辑至少应从信息获取、甄别与研判,联动多方深度交互,主动策划且实时响应三个重要方面发力。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对新媒体编辑提出更高的把关要求,需及时准确地获取多元观点并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甄别[4]。新的传播语境中,联动多方资源,撬动各级网络意见领袖,通过有效的小圈层交流互动,打破舆论场虚假谣言。作为引导用户的主体,编辑主导主流意见的能力尤为重要,实时响应与信息公开是重要手段,以此强化新媒体舆论态势的把控能力,成为新媒体编辑工作的“把关人”。

3.统筹策划和资源聚合重组能力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不仅是稿件内容的组织者,是舆论导向的把关者,更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导者。媒体融合涵盖了对媒介资源和采编团队的重组以及业务流程再造。为用户提供多渠道、多终端的媒介服务早已不同于传统媒介时代,组织和技术层面的统筹策划和资源重组,让不同兴趣偏好或知识结构各异的读者用户以低成本且便捷的方式获取媒介信息和服务体验[5]。

众多媒体集团对其媒介资源进行统筹和整合,实现基于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和再造后的业务流程的多渠道获取,创造新的编辑模式,针对特定主题的深度加工以及支持多渠道的增值应用。新媒体集群逐渐显露优势,组织的资源聚合重组不仅是内部优化和升级,而且是向外延伸发展的过程。通过资源聚合重组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无缝对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形成良性的媒介生态。

三、新媒体编辑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

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的转型中,新媒体编辑综合能力有了新的内容,本研究尝试提出新媒体编辑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力“互联网+”工具,探索新媒体编辑教学资源的多方联动

互联网形态演进下,新媒体行业重塑融合,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新媒体教育资源体量激增且传播渠道更为多元。一方面,放大各类新媒体编辑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有效拓宽知识来源和获取途径;另一方面,融合多学科的新媒体教育资源,开阔教师及学生视野,使新媒体编辑教学体系更完备。注重理论教学的前瞻性以及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通过新媒体编辑相关课程设置与调整及相关配套资源建设,帮助学生切实提升新媒体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和使用能力。例如,借助于实验设备、软件工具以及模拟平台操作等多方教學资源的联动,让学生获得浸入式学习体验,达到理论与实验学习无缝对接。

2.依据学生偏好及知识结构,使用多元新媒体编辑教学技能

学生性格及特长各异,在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各有侧重,以学生不同的偏好及知识结构,探寻合适的教学技能和手段,鼓励学生向自身优势寻求突破。新媒体编辑教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本研究认为以学生偏好及知识结构为导向的三种技能培养极为重要。一是案例分析,不同学生聚焦于不同的热点事件以及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通过热门案例设置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展开讨论,创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氛围,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案例分析中,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对某一舆情态势不同人之间的理解,从而培养其对舆情的把控能力。二是群组学习,通过搭建群组小团队的方式激励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编辑实践,如以群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报纸的设计、某一主题的H5页面制作等,群组内的学习分工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体验。三是关注业界动态,推介学生更多地参与业务活动,如媒体行业的讨论交流会、各高校机构及行业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或夏令营活动等,密切联络业内,拓宽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对舆情热点的敏感性。

3.创新实践学习机制,实现新媒体编辑教学的课业成果转化

通过在学期末或毕业阶段与实习或见习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往往成本较高且效果难以衡量。而学生平时的课业学习成果反被忽视,为培养学生统筹策划和资源聚合重组的能力,日常教学的课业成果需进一步重视,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机制,激发学生成果创作热情。随着自媒体平台进入门槛降低,开设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完成H5页面制作,或是APP的开发应用等对于学习新媒体编辑的学生而言,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反之以此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对课业成果精益求精,实现对外发表或参赛,甚至是通过创立工作室的方式,完成内容的生产和发布,创造利润和价值,实现课业成果的有效转化,亦是实践学习的创新路径。

四、结语

媒介终端变革给媒介信息内容编辑转型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烦琐的传统编辑业务流程被精简,且编辑工作技术工具更为便捷,但全媒体时代传媒人才供求失衡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新媒体编辑教学改革为学生未来工作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探讨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向新媒体编辑的转型发展以及新媒体编辑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改革路径,以此培养学生新媒体环境适应力,使得媒介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朱长宝. 论新媒体背景下的纸质媒体转型[J]. 出版广角,2017(11):42-44.

[2]余秀才,黄鹏程. 全媒体语境下新媒体发展的四个维度[J]. 编辑之友,2012(8):70-73.

[3]崔金贵,盛杰,谈国鹏,等. 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7):970-974.

[4]蔡雯. 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试论传媒业态变化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 国际新闻界,2011(5):6-10.

[5]李雪,王占坤,崔晓健,等. 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出版能力的培育[J]. 编辑学报,2016(6):602-6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学生写话
媒介延伸下的当代设计媒介转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