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2017-10-27宋莉娜王子勤
宋莉娜 王子勤
【摘 要】 进入21世纪,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传播媒介,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被输送到海外,并获得国际大奖,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相较于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电影,中国电影的竞争力仍然很弱。 除了政策扶持和一定力度的海外推广等外部因素,如何提高电影本身的质量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路径;策略
【作者单位】宋莉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王子勤,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重要表现之一便是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文化传播全球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跨文化传播。因为,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进行文化传播容易出现所谓的“文化折扣”现象,这不利于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实现。电影作为一种声像传播形态,能够深入到不同的文化中,因而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单从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扩张来看,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观和价值观的输出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表明,以电影为载体的跨文化传播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其直观的影像形象也更容易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所接受。
就中国而言,电影的对外输出与传播无疑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进行分析,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进而实现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及现状
自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至今,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影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发展的这一百多年时间不仅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还是一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影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电影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缺失,再加上时代烙印深重,很少出现在世界电影市场上。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让中国电影开始在西方电影界频频露脸。例如,第五代导演的成名作《活着》《霸王别姬》等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等重量级电影节上获得了关注和荣誉。这个时期的电影“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注重探讨东方式的家庭伦理亲情和人际关系,并且着重剖析和展现在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对立、渗透与和解,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表现伦理道德问题” [1]。这些都引起了国内外观众对中西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兴趣和思考,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从1980年至今,美国市场上票房前10名的外语影片中,中国影片有四部。
2.先国外后国内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及其作品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个高峰,可以说“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了各自的巅峰之作,在随后的十年间不断寻求新的创作模式,当然,他们身后的第六代导演也在跃跃欲试,尝试突破格局 ”[2]。
随着贾樟柯、王家卫和侯孝贤等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崛起,中国电影开始以先锋之名发声。这些导演深受法国、德国先锋电影和新浪潮电影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的电影叙事手法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视角,让中国的电影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深刻。这些先锋电影秉承的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由于受到西方电影思潮的影响,在国际上很受欢迎。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电影先在国外上映,获奖后再在中国市场上映,这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国门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从故步自封走向国际市场,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新形势下中国电影国际话语权减弱
虽然中国电影开始逐步走向國际化,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进入新时期,科技迅速发展,事物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世界电影发展迅速。当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开始萎缩,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加剧了华语电影市场份额的降低。“在全球电影文化传播领域,作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中国电影还不足以承担民族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即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3]
纵观近几年的国际电影市场,中国知名度比较高的是《一代宗师》《卧虎藏龙》等一系列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武侠电影。这类电影的走红也说明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市场的品种单一,缺乏活力与创造力。这造成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不仅不利于我国电影产业在世界舞台发展和扩张,还不利于向世界展示多元化的中国形象。可以说,要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除了武侠题材,我们还要挖掘更多的题材,向世界展示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展示多种多样的中国社会形态。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承担起跨文化传播的重任,才能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掌握话语权。
二、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跨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及策略思考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不是按照他国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来创造文化产品,不能一味地迎合国外受众的喜好。“其实,中国电影需要的是真诚的本土情怀,致力于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向国际呈现中国文化精神。”[3]虽然中国电影的发展比国外电影的发展晚了很多年,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中国电影逐步走向世界的趋势还是值得欣慰的。在今后的电影跨文化传播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1.民族情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中国电影打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民族情怀是必不可少的,武侠电影因为具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怀,一直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传播领域的重要部分。这一类电影很大程度满足了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甚至好莱坞电影也会用到花木兰、熊猫等中国元素。在中国大多数武侠电影中,女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们蔑视社会禁锢和束缚,敢于打破规则,在男人世界里游刃有余。这些角色都具有现代女性的特征,与西方国家的女性独立不谋而合,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文化达到了高度统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武侠片仍然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主导,以传统文化为主线,运用高科技的制作方法,不断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endprint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电影产业的宝贵资源。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在电影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挖掘,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功夫熊猫》是一个典范。《功夫熊猫》不仅运用了中国元素,而且将中国的侠士精神融入电影中,糅合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使该片的看点较多。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借鉴这种手法,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电影中进行传播,例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和一诺千金的故事等。中国电影制作者可以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并将其改编成电影。
2.独立电影传播的优势地位
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有一类电影始终获得国内外电影人和众多电影节的关注,这就是与商业电影相对的独立电影。这类电影的特点是小成本制作,电影主题深刻,并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见解。以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和张元等导演为代表,他们将电影眼睛论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常以第三人视角审视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他们的作品大都以农村或小人物为主线展开,像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还有西宁电影节中的《心迷宫》《一个勺子》等都深受国际电影节评委的青睐。在好莱坞大片不断抢占电影市场的今天,中国能有这样一部分思想深刻、关心社会底层人群生活状态的导演出现,并得到国际电影市场的认可,确实打破了大家对中国电影等于武侠电影的认知。独立电影让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种类丰富起来,也让世界不仅看到传统的中国,还看到了现在的中国。
3.对国外优秀剧本进行改编,对接国际市场
“任何一部影片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先决条件之一是要有为全世界人民所能理解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民族特征和民族特点虽然有时候可以赋予影片某种风格和色彩,但它们永远不能成为促进情节发展的因素。”[4]因此,中国的电影更应该抓住时机,对外国优秀剧本进行改编。这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展中国电影的选题范围,推动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和电影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选取国外优秀剧本,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能够有效解决由于不同文化而引起的文化隔阂和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等问题。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市场的一条很重要的路径就是改编国外的优秀剧本,但目前看来,中国导演在改编国外剧本时,大多数还处在模仿国外已有的改编基础上。比如,东野圭吾著名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在经日本导演改编后,电影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而经中国导演改编后的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呼声并不高。
4.制作高质量的电影,实现跨文化传播
电影产业只有生产高品质的电影,才能获得国内受众的喜爱,才能为电影的“走出去”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电影制作水平还不高,尽管有反响不错的国产电影,但是对中国整体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来说,还远远不够。当下,中国商业电影越来越多,投入费用越来越高,演员的片酬也越来越高,但是电影质量越来越差。这些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得不到认可,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很难得到突破。因此,要实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我们就需要制作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影,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电影的对外传播。例如,2017年上半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具有高水準的印度电影,在国内一经上映,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这显示了优质电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5.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文化折扣现象,为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良好条件
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核心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包容,但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语境不同,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会削弱,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折扣现象。有些电影在国内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认同,但是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电影《二十二》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唤醒了国人对侵略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再认识,以及对受害者群体的重新认知,但是,这部电影如果在日本就难以传播。又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的电影在非伊斯兰国家传播就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引发不同宗教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因此,在当前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折扣现象,弱化甚至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进而使电影在不同文化地区得以传播。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的传播就是最好的例证。该片不仅处处展现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和中国风范,而且在传递的价值观上,既有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又有我国古代传统的侠士精神。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呈现元素上,该片都迎合了中国市场对电影的期待,实现了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我国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所拥有的不同元素及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再融入我国的价值观念,实现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6.建设开放的传播环境,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电影的国际化传播
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不仅反映在我国电影产业“走出去”上,还反映在其他方面。而这种弱势地位造成的话语权缺失,也是当前我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存在的重大问题。例如,在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电影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电影要想打开国际市场就更加困难,更不用说通过电影这一载体实现本国文化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因此,在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和媒体应该为电影“走出去”建设更加开放的传播环境。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电影的国际话语权,积极推动我国电影参与国际性的大赛,进行国际化传播,以国际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三、小结
“电影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艺术创造,其核心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性,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情感世界的体验需求。”[5]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创造,而且也承担着传播文化、塑造共识,并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沟通的重任。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电影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我国电影在近年来的对外跨文化传播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现状和民众诉求,其在跨文化传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要实现电影的有效跨文化传播,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结合本土特色,发挥独立电影的传播优势,不断创新并改编国外优秀的电影剧本,制作高质量的国产电影,建设开放的传播环境,为我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差异,消除文化折扣现象,提升我国电影的传播力。
|参考文献|
[1]何晓红.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101-102.
[2]孙献韬,李多钰. 中国电影百年[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戴元光,邱宝林.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J]. 现代传播,2004(2):49-53.
[4][匈]巴拉兹·贝拉. 电影美学[M].何力,译.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5]周星. 中国电影艺术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