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科学影像剪辑与发布
2017-10-27周冰江芸
周冰+江芸
通过专栏的前6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进行科学影像拍摄的方法,现在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拍攝素材,怎样才能把这些素材有机组合在一起创作出完整的作品呢?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作品呢?这就离不开剪辑和发布这两项工作了。
平时大部分人传播视频的方法是通过微信小视频发送给特定好友或是在朋友圈进行发布,这种方式只能拍摄一个较短时长的镜头,无法剪辑,也就谈不上影像创作。我们讨论的科学影像创作,是使用前文谈到的各种各样的拍摄方法,获得更多的镜头,以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并在成片中融入更多拍摄者的思路和创意,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剪辑思维和技巧。科学影像的剪辑原则和规律
科学影像剪辑的原则与常规视频剪辑的大原则是一致的。百度百科对“剪辑”(film editing)的定义是“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个定义说明了剪辑的工作过程——整理并了解拍摄素材,把素材加以裁剪,按照预设的结构和思路将其组接;也说明了剪辑的最终目标
通过镜头剪辑传达故事内容和主题。具体到科学影像而言,就是通过剪辑使观众真切地观察和体会到科学现象,感悟科学的奥秘。因此,不论你在剪辑中持有什么观念,采用什么手法,都应该是对作品主题的加强,而不能与之相悖。
没有剪辑经验的教师、同学往往简单地将视频素材掐头去尾,按拍摄顺序罗列在一起,但如此所得的作品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剪辑时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才能创造出富有意义的视频,使作品主题突出并富于感染力呢?
影像剪辑与写作很相似。首先,创作者要在动手之前对作品的段落和大结构心中有数,此外还要考虑到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以科学探究类纪录片为例,其经典结构就很像我们中学所学的议论文,开头要抓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间要翔实(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结尾要点题(归纳综合总结规律),正所谓“龙头猪肚凤尾”。确定了视频的大结构,其次就要考虑镜头和音频的选取和组合,就像在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遣词造句一样,视频剪辑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剪辑规律将镜头、音频组接在一起。概括来讲,剪辑需要遵循观众的认知规律和影像表现规律,不仅仅是将符合主题的高质量镜头挑选出来,还要根据镜头景别、角度、视点、运动等的不同将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同时辅以相应风格、情绪的音乐、音效和解说词。此外,还要通过控制节奏、寻找剪辑点、取舍内容、设定转场来传情达意。熟练掌握剪辑规律,实现叙事清晰、表意明确、情绪流畅,是影像剪辑的基本目标,但剪辑的更高层次则是要学会“讲故事”,能不能用画面讲故事,是影像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创作者的功力所在。
剪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庞杂,对创作者剪辑经验的要求也非常高。作为初学者,最好的入门办法就是多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尤其是BBC、Discovery等机构出品的科学纪录片,当然在观看时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要留意其剪辑目的、思路、技巧、细节等,然后通过模仿成熟作品加强自己的创作。
智能移动设备的视频剪辑方法
说到剪辑软件,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拍摄和剪辑视频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传统创作流程中,使用摄像机或照相机完成拍摄后,必须先将视频素材传输至电脑,然后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采集、转码、编辑等操作。而手机和平板电脑却将拍摄和剪辑两项功能集于一身,省去了视频素材的拷贝、转移、采集、编码等繁琐工序,使剪辑工作变得简单快捷,非常便于移动网络时代的即时创作与分享。
目前智能移动设备上比较流行的视频剪辑软件是iOS平台的iMovie,该软件是苹果公司自行开发的免费app,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在iPhone、iPad端的用户体验都十分理想。安卓平台也可通过互联网搜寻到各种类似的视频剪辑软件。以iMovie为例,常规剪辑工作所需要的创建工程,添加素材,删除、切断、挪动视频,时间轴缩放,加快或放慢速度,添加字幕,添加转场,使用主题元素、音乐,录制音频,调整音量等基础功能该软件都能实现,剪辑完成后可生成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并能将视频发送到照片库(Camera Roll),或传输至电脑以及兼容iOS的设备上。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多个app的配合使用完成一些单个app无法实现的功能。
智能移动设备的视频发布方法
视频创作完成后,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如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将作品在互联网进行发布,分享给其他人。创作者首先要在视频平台上注册账户,再通过平台的上传功能将自己的视频作品上传至互联网。不过,视频平台往往会对非商业用户上传的视频文件进行压缩,视频的清晰度会打些折扣。此外,各视频平台还会对视频内容进行审核,只有在审核通过后视频才能被浏览和分享。
总结
回顾本专栏,我们介绍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设备相对于摄影机、数码相机在科学影像创作方面的优势和独特性,也了解了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拍摄科学影像的方式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掌握了视频创作的软硬件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拍出好的科学影像,就像有了纸和笔,你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一样。作品水平的高下不是看你是否有好的设备、是否会用软件,而更多地取决于你的创作思路和你对视听语言的掌握。其中,创作思路来源于你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和洞察力,这将决定你如何感受和诠释你的作品,也将最终决定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而视听语言,则是影视艺术所运用的独特的语言系统,它包含了摄影、场面调度、摄影机运动、剪辑、声音、表演、故事、编剧等多个基本要素,其中每一个要素还会细分,比如摄影中就包括构图、景别、角度、光影、色调等多个方面。视听语言对于任何设备上创作的影像作品来说都是共通的,掌握视听语言,是欣赏和参与影视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
说到这里,较少有创作经验的教师、同学会觉得不知该从何入手,我们的建议仍然是“多看片,多模仿,多尝试”,对于初学者来讲,模仿是最快速的学习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视频,通过创作者的视角去分析、去理解,然后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经验加以分辨和积累。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你可以更熟练地应用视听语言表达你的思想,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作品有了可喜的提升。当然,永远不要忘了你的初心,“是什么给了你创作的冲动,你对拍摄对象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你对它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尽可能地将你的创作初衷融入到你的作品之中,你一定会在科学影像创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感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