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初探

2017-10-27违薇

出版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博士后工作站人才

违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对出版企业的重要意义,针对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存的建设数量不足、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的博士后培养模式、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交流机制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在邓小平同志支持、关怀下实施,自1985年博士后制度建立以来,采用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和培养了优秀青年高层次拔尖人才,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设立的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招收和培养人才的组织。

随着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态发展浪潮的冲击,我国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逐渐意识到培养和发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端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出版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推动力。

一、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必要性

1.有利于出版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链条

人才是新闻出版第一资源,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出版业亟须补充大量高端人才。当前出版企业人事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向、静态的聘用模式,缺乏完备的流动和淘汰机制,缺乏竞争机制,无法规避人才选拔和使用中的风险,影响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搭建平台、凝聚人才,有利于新闻出版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博士后制度是我国高端人才选拔、聘用的一项有益探索,它采取脱产科研、流动编制这一灵活的聘用方式,顺应当下我国出版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博士后在站的两年时间里,设站单位可以就博士后的科研素养、科研思维、学术潜能和学术品德、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考察,从引进、培养、聘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可以有效减少人才引进的风险,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2.有利于进一步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格局日渐形成,行业性的竞争和洗牌加剧,优势资源将更加垄断和集中在具有自主创新、具备科研攻关能力的企业。人才工作的发展是出版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重要推动力。在此情形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将成为出版企业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博士后招生制度规定:博士后进站必须从事跨学科研究,出版企业通过引进金融、管理、网络技术等专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入科研工作站,保证了一批有学术基础、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青年学者进行跨学科、跨專业的研究工作,为企业高端复合型出版人才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储备资源。

二、新闻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

1.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初具规模,对博士后人才培养进行创新性实践

2008年6月,经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电子工业出版社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创了出版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先河。随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取得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资格。截至2015年底,我国出版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的已有14家。出版企业围绕与主业相关的传统出版以及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新兴媒体和业态,设置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新闻、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图像传播与图像管理、数字印刷、影视、法律、知识产权等多个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作站不断加强规范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本行业发展的办站模式,一些企业制定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博士后工作站科研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项目申报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并创新培养机制,博士后在企业期间安排到一线岗位开展工作,将自身所具有的理论实践与实际业务工作结合,使科研在业务中转化为项目、推广到市场,实现高端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带动了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

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促进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博士后开展的“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课题标志着电子工业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数字出版领域研究从信息技术知识库研发层面扩展到产业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为今后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和尝试数字出版时代新运营模式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不仅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知识资源、内容资源、信息资源,同时发挥了科研辐射作用。如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立足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与新媒体三大方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时代E博”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手机出版内容互动平台等新业态项目,同时,企业注重给博士后创造机会,在项目、待遇方面给予更好的支持,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才能,带动了企业整体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升。

三、新闻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起步较晚,工作站建设数量不足

出版产业因长期以来的行业传统和专业传承,普遍存在重内容轻媒介,重人文素养轻科技研发,重日常管理轻产业预判等特点。我国出版企业虽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的已有14家,但是相对于全国2755家博士后工作站的规模来说,占比不足0.5%。较之其他行业,出版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传统观念、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版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起步晚、站点少。

2.企业内部管理尚不完善,博士后工作站“形同虚设”

目前,一些出版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的现状,各设站企业没有形成与博士后工作相关的人事管理、配套服务等内容的制度体系。如表l所示,从目前设站的14家单位来看,绝大多数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各设站单位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由不同部门承担博士后相关管理工作,一些单位将博士后工作站设在人力资源部,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亲力亲为主抓此项工作;一些单位将博士后工作站设在下属的研究机构,高层领导不直接参与相关工作,致使博士后工作站因缺乏上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出现“形同虚设”的现象。此外,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中,虽然博士后人员是国家批准的正式职工,但因其流动编制的定位让博士后人员在企业中成为“边缘群体”,在科研课题分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博士后没有成为企业学术梯队的重要一环或者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坚力量。endprint

四、思考与建议

1.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的博士后培养模式

出版企业的博士后培养模式,应从选拔、人才聘用到科研选题、中期评估、出站报告都植根于自身的行业传统和岗位特征。在人才选拔方面,在考察申请者从本科、硕士、博士的研究方向的同时注重结合本企业实际需求、科技研发方向以及自身导师强项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人才。在联合培养方式上,企业与联合培养高校采取双导师制,由主管人事领导亲自担任博士后导师,并组织企业内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成立博士后专家委员会,指导博士后开展相关工作。在博士后开题、中期检查、出站等各个环节都由双方导师参会并指导学生,确保博士后的研究课题既能服务公司发展,又让博士后在站期间能够真正承担并参与到企业重大课题的研发。在博士后进站开展课题研究时由导师组和学生进行磋商和调研,课题内容依托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紧紧围绕本企业近期发展规划,能够涉及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同时,企业不仅要吸收出版、传媒博士人才,更要创造机会、增加渠道吸引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加入出版文化企业的发展中。

2.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企业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没有建立统一的博士后考核评价体系的情况下,设站企业应参考员工考核的相关制度,突出创新性,优化评价指标,围绕学术贡献、科学研发能力和学术活力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鼓励重大项目、基础项目研究,对于从事国家重大、基础项目的人员适当放宽考核标准,鼓励博士后勇于承担重责,勇于进行开创性、前沿性研究,实现在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与新媒体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实现科研质的提升.同时,也充分考虑每一位博士后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考虑到每一个被考核者的特殊性,尊重其所创造的价值。

3.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交流机制

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和沟通机制不仅能营造出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也有利于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观点、经验、理念的交流与分享,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具体而言,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加强各企业學术之间的交叉和渗透;鼓励符合资质的博士后赴国外进修短期交流学习,扩展他们的视野,使其了解行业最前沿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企业应打破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淡化博士后的流动性身份,突出其科研人员的身份,加大对博士后人员的支持,通过政策、制度、激励机制的倾斜,努力使博士后人才为我所用、各尽其才,与企业共同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士后工作站人才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人才云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