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热议十九大后的中国

2017-10-27韩晓明辛斌白云怡王伟柳玉鹏魏辉

环球时报 2017-10-27
关键词:习近平时代世界

●本报驻外特派特约记者 韩晓明 青 木 辛斌 ●本报记者 白云怡 ●王伟 柳玉鹏 魏辉

中共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这场“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政治大事”在国际舆论场依然“热度十足”。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各种重要表述,到它所勾画的向“强国”迈进的路线图,都让外界细细解读、消化。“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用习近平的名字命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26日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多名相关负责人围绕十九大报告以及舆论关心的热点给出权威解读。而对许多外媒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十九大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会不会变化”……虽然议论七嘴八舌,但有一个共识显而易见:有了十九大这个路标的指引,中国巨人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正如有西方学者在英国《卫报》上所说: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开足马力”前行。

最后一场记者会解答热点

26日上午,十九大最后一场记者会召开。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这也是整个会议期间信息量最密集、“料”最多的新闻发布会之一,因为它对“新时代到底该怎样理解?”“新思想为何以习近平的名字命名?”等备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权威解读。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在发布会上说,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我们注意到中共的指导思想有一些以党的领导人命名,有些没有,请问各位发言人怎么看?”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回答说:用党的领袖来命名理论或者指导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通行做法,比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比如我们国家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在西方思想理论界用主要创立者的名字来命名某种理论也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他为这个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韩国《京乡新闻》一名女记者在会上提出一个很“细致的”问题: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强调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能否介绍从“很不平凡”到“极不平凡”变化的原因?

听到这个问题,几位发言人都微微一笑。王晓晖对此作答称,在十九大报告起草、讨论、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同志提出这五年我们面对着许多重大的风险考验,也面临着党内许多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所以大家觉得“很不平凡”不足以反映这五年的实际状态,建议修改。

“中国不再设立GDP翻番的目标”,美国CNBC称,中共一位高级官员26日表示,中国不会设定从2021年起将GDP翻一番的目标,因为中国将转向长远、高质量的增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两步走”的战略安排都没有再提GDP翻番类目标。这主要考虑的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而是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谈到“两步走”战略安排时,杨伟民还表示,我们党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和过去的目标相比提前了15年。

多方看好中国未来

“2017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中共十九大已经结束,尽管有很多需要消化的地方,但有一个形象很清晰:习近平的领导地位以及他对中国的雄心壮志。”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称,习近平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了大会的基调。他概述了中国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时的目标。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报》26日以“中国的新时代”为题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指南。此次大会选出新的领导班子,这些高级领导人都是经过全面考验和挑选的,值得信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罗马诺夫称,此次大会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共制定了未来30多年的发展蓝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报告的全面实施将让中国成为世界领先者。

“2012年习近平上台时,数字货币几乎不存在。去年中国移动支付达到9万亿美元,比美国多80倍。”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鲁奇尔·夏尔马26日在《纽约时报》撰文说,无现金社会的迅速出现形象地说明在习近平第一个任期内中国是如何成为科技大国的。十九大再次确认了习近平的领导地位,问题是,他将如何利用这种影响力来追求中国的目标:赶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超级大国。文章认为,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债务问题,为了让中国更强大,必须放慢增长。

中国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德国《明镜》周刊26日提到中国几大挑战,如反腐仍是重要问题、贫富差距突出、债务问题风险较大以及朝核危机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

显然,十九大为中国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指明方向。美国彭博社26日称,瑞穗证券经济学者团队认为,今后中国经济成长不再只聚焦于速度,还兼顾质量及永续性,更聚焦于缩小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并进一步深化结构改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将加速进行”,韩联社26日称,随着中共中央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亮相,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正越来越高。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相关人士表示,在过去五年中国共出台1500余项改革措施,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改革措施出台,而未来中国改革还将继续提速。

“中国处在蓄势待发的状态:不缺资金、人才、市场,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各种要素都齐备。”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郭良平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的制度能够保证政治稳定,尤其过去五年的反腐,效果明显。而且,最高层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性很高,能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可以说“没有过不去的坎”。

前蒙大拿州参议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鲍卡斯在接受蒙大拿州地方媒体《密苏拉人》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中国在30年后成为世界大国。这是他们的使命。”《密苏拉人》的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规模相近。今天,中国经济规模是后者的五倍,尽管两国人口数量几乎相当。英国《卫报》25日称,中国现在更加自信。西方面临不稳定、自疑和内向,与之相反,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开足马力”前行。

更强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6日提到的这个问题最近不少西方媒体都在讨论。文章称,习近平要让中国强大起来,这包括了在国际舞台上新的自信。北京在国外推动自己的主张,这对中国、邻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强硬。一名分析人士称,中国“现已经触及世界各地,随着美国后退,中国将继续前进”。

德国《西德意志报》在“中国,2050年的超级大国”社论中称,欧洲必须做好准备应对来自中国的体制竞赛。

相比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发展中国家的看法显然乐观许多。埃及社会党总书记艾哈迈德·沙阿班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引领者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世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提出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政策,在国际社会发挥着引领作用。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共坚持对外开放、使更多国际社会成员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的魄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部有些人对中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中国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国强必霸”。这不仅表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缺乏足够的了解,也表明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缺乏起码的认知。中国道路是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由中华文化所决定,也由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

“中国对世界的新承诺”,英国《每日电讯报》刊发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文章说,十九大凸显三个新使命。一是为国与国关系开辟一条新道路。这与传统大国的路径不同,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拥护者,一个更强大的中国绝不会寻求霸权和扩张。第二个使命是为人类进步做出新努力。中国将始终是支持全球发展的坚定力量,有信心和能力做好本国的事,同时带动其他国家。第三是贡献新方案。中国的新理论提供了从发展到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为充实现有政治体系和治理模式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习近平时代世界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