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由实生

2017-10-25姜玉桂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茶业公用茶叶

姜玉桂

现如今,谈农业不谈“品牌”,似乎有点跟不上时代。但也有不少朋友,谈品牌色变,总觉得这东西太虚。

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品牌高度抽象,说它虚也不冤枉。不过,但凡真正立得住、叫得响的品牌,莫不是建立在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卓越的服务之上。所以,要说品牌全是虚的,恐怕是在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品牌虚呢?我想,大量其实不成功的、所谓的品牌及其操作“功不可没”。他们阵势很大,动静不小,除了没啥实际效果,倒是赚了不少眼球,也让很多人对品牌有了成见。

总的说来,企业对待品牌建设,还算相对比较理性。毕竟忽悠也要成本,钱还得自己掏,成本、收益与风险都要掂量掂量。但在有些部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遇上好大喜功的领导,钱由国家掏,功由自己领,至于效果如何,钱花得值不值,无形的东西,还真不好判断。

在农业领域,除了常见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外,还有一个特有的区域公用品牌,是由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主推的品牌类型。在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就存在不切实际的做法。

上周末到外地开会,某省的一位干部告诉笔者,该省的茶叶产量也不低,但是在全国就是没什么名气。于是省里决定,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全省的茶业区域公用品牌。

笔者对茶叶所知甚少,但也明白,茶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产地的自然环境,所谓一方水土一方茶。而一省之内,地势起伏,山河交织,各地土壤与气候情况判若云泥。一个省域公用茶业品牌,要给消费者传递怎样的产品内涵呢?如此不尊重常识的品牌,又怎能让消费者产生信赖呢?

这一品牌的出台,初衷可赞,但有没有征求和尊重相关行业组织、茶业生产者的意见?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品牌建设与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提供,由不同的部门和团队负责,再正常不过。但是工作上的分工,不应成为工作脱节的理由。

品牌的内在是质量、是服务、是文化、是标准,不是靠宣传策划堆出来的。打造品牌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服务的过程,是产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即便是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应减少长官意志的干扰,遵循农业生产和市场的规律。虚事要实作,玩不得虚。

要知道,虚由实生。脱实向虚,就虚论虚,终会虚闹一场。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业公用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一个公用品牌的养成——横山羊肉是咋样“吃香”的
贵州茶业大事记
香喷喷的茶叶
公用电梯自动取消停靠装置初步设计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茶业新星——“冷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