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2017-10-25

中国报道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习近平文明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经济越来越成为产业园区及企业的共识和行动,绿色生活方式日益成为民众的自觉选择。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从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新图景徐徐展开。

绿色治理成效显著

这五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是第一个。

2012年11月17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明确表示,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谋篇布局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

2013年5月24日,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专门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1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

2017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题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在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在谈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这五年,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一系列法规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上不封顶;针对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过暗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企业责任人,予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极大地震慑了违法行为人。

作为新一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系列文件之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规定,试点省级政府可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主动磋商、司法保障,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体系在试点地区正在构建。

这五年,生态破坏执法监管力度空前。“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的话语掷地有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将绿色发展提升至全新的高度。

环保督察“动真格”,使环保压力得到有效传导。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提出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对23个省(市、区)的督察,问责超过8000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开始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分量,思想上的“雾霾”一扫而空。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逐渐成为共识。

推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河长制”、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察……五年来,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换来更多蓝天碧水。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

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拳出击,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合力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图景。

这五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生态文明体现了共创和谐地球的整体观,跨越西方传统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正在积极为世界提供绿色方案。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十七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這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进一步作出清晰全面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ndprint

2015年12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安排。中国不仅是达成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坚定的履约国。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受其害。许多国家已经奋起迎接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等国家的领导力至关重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评论说。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繁华和古韵交织的杭州让世人惊艳。一边享受着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快速发展,一边徜徉于湖城合璧的古韵美景,杭州破解了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

2016年,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塞罕坝林场18.3万吨造林碳汇挂牌出售。全部475吨碳汇实现交易,可获益1亿元以上。“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塞罕坝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塞罕坝林场副场长陈智卿说。

金沙江下游,在建世界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近期主体工程全面建设。建成后,其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624.43亿千瓦时,平均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量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60万吨。

推动工业环保低碳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将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作为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早在2013年9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创建低碳工业园区的序幕。两部委从申报的106家园区中确定并公示了首批55家试点园区名单,如今已有天津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51家工业园区正式进入试点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试点成效看,近60%参与试点的园区,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均有显著下降,有的园区年均碳排放总量下降率达11.94%。

为实现循环经济的进一步突破,一些开发区更是抱团联盟。去年8月,由36个国家级经开区共同发起的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成立。“宁舍短期经济小账,也要保环保社会大账。”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果表示,开发区不应是产业结构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污染的代名词,而要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

绿色生活渐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出行为代表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过去五年里,绿色出行无疑是共享经济的忠实践行者。2017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滴滴、嘀嗒等顺风车平台先后晒出“成绩单”。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1月13日至2月2日春运期间,滴滴运送乘客达420万人次。跨城顺风车这一共享经济红利下的绿色出行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近期,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已达8.3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有望增长至24.6亿元。

“超静音、超平稳、超省钱、不限号、不限行,在北京很方便”,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不少北京市民这样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全球占比均超过50%。如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新宠”。杭州城市核心区域已建成“电动汽车两公里公共充电服务圈”。

不只是绿色出行,装配式建筑近几年也得到长足进步,使得建筑节能环保更具可能性。 “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说。最近几年,绿色建筑在多地开花,被誉为是继家电、汽车后第三位的大容量制造业。在河北张家口,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工业建筑项目已经开始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北京,到2018年全市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20%以上,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電、资源回收、减少一次性餐具……践行绿色生活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主角。民众在享受绿色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为绿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近平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