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语文
2017-10-25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译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译
一、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活动开展相关指导,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正确理解,恰当表达。为达成此目标,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资质和能力。
?誗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语言文字,能理解其特色并恰当地加以使用。
?誗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
?誗在使學生认识到掌握一门语言的益处的同时,培养其语感,让学生自我觉察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尊重语文并提升其对语文重要性的认知。
二、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
(一)一年级和二年级
1.目标
(1)在具备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到亲近和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感知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能力,并拥有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感受到掌握语言的好处,愉快地阅读,重视语文,培养将所思所想积极传达给他人的意识。
2.内容
【知识及技能】
①在语言的特征及使用方法上对学生开展如下指导。
A.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既能表达事物内容还能表达经验和体会。
B.在音节和文字的关系上,注意由于声调变化而引起的不同句意,并留意口型、发声和发音。
C.做到理解长音、拗音、促音、拨音等各种表记,助词的「は」「へ」「を」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加以合理使用。在掌握平假名和片假名读写的同时,知道以片假名标记的词的类别,能够在句子和文章里加以使用。
D.在第1学年,能够将附表中的「学年别汉字配当表」中第1学年分配的汉字进行读写并在句子中加以使用。在第2学年,阅读此表中第2学年分配的汉字,在掌握第1学年分配的汉字并加以使用的同时,逐渐学会书写第2学年分配的汉字,并练习在句子中加以使用。
E.增加表达身边事物的语句,在对话和文章中注意使用此类语句,使学生意识到对话是有意义的语句的集合,因此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F.注意文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G.让学生意识到敬语和一般表达的区别,适应敬语体文章。
H.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性、控制声音大小等。
②关于对话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处理方法,应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
A.对共同、差异,事情的顺序,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
③对于本国的语言文化,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要点。
A.通过听读寓言、神话、传统故事等,使学生亲近本国传统语言文化。
B.通过众所周知的语言游戏,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的多样性。
C.在理解如下事项的基础上进行书写。
a.在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的基础上书写。
b.注意笔画的写法和字形的同时,按照笔顺工整地书写。
c.注意各笔画之间的连接、交叉方式、长短以及方向,正确地进行书写。
D.对阅读产生兴趣,了解不同种类的书籍。
【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
(1)听和说
①为了培养听说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质。
A.从身边的事物或者自身经历中选择话题,知道为了更好地表达应学会选择必要的事情作为话题。
B.为了有效表达,针对做过的事和亲历过的事,应有条理地组织说话顺序。
C.对于想要表达的事物和对象,在声音的大小和语速上下功夫。
D.集中精力将对方想说的内容和自己想听的内容没有遗落地听全,捕捉说话内容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E.对对方的说话内容产生兴趣,并能自然地接过对方话题。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以下语言活动开展指导。
A.首先介绍、说明、报告一定的内容,随之将听取的前述内容进行总结、复述、诉说感想的活动。
B.少数人之间进行询问和应答的交流活动。
(2)写作
①为了培养写作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从经历及想象中寻找要写的内容。
B.按照事情的顺序梳理内容结构,让所思所想变得清晰明了。
C.注意词语和句子之间的衔接。为了使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应在书写和表达上下功夫。
D.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做到自己纠正错误、确认上下文的连接是否通顺。
E.在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后能表达感想,找出文章中优秀句子。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将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B.通过开展写日记、写信等活动,把感想和要表达的事情记录下来。
C.编写简单的故事,把自己的感受或想象记叙下来。
(3)阅读
①为了培养阅读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A.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B.大体把握场景的样子、登场人物的行动等内容。
C.思考并找出文章中重要的词和句子。
D.着眼于场景的样子,想象登场人物的行动。
E.将文章内容与自身体验相结合,做到感同身受。
F.将阅读文章后感受到和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分享。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阅读说明事物构造的文章,将了解或思考的内容进行叙述。
B.通过听故事、读故事,将故事的内容、感想进行传达或再现。
C.阅读图鉴或科学类书籍,将了解到的内容进行说明。endprint
(二)三年级和四年级
1.目标
(1)在具备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到亲近和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丰富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时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归纳总结。
(3)使学生意识到掌握语言的益处,重视语文,广泛阅读,养成积极表达所思所想的态度。
2.内容
【知识及技能】
①关于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A.知道词汇拥有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动性。
B.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注意句子的抑扬、强弱和停顿。
C.理解汉字和假名的标记形及书写方式、换行的方法,并能在句子和文章中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在第3学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应做到用罗马字进行读和写。
D.在第3学年和第4学年,能读出「学年别汉字配当表」中所分配的汉字。能够书写前1学年的分配汉字,并在在句子和文章中使用,逐步学会书写本学年所分配的汉字,并在句子和文章中使用。
E.增加表现神态、动作、心情、性格的词语,做到在会话和文章中使用此类词语的同时,理解词语包含表达性质和功能的作用,并丰富自身词汇。
F.理解主语和谓语、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学习代词、接续词及段落的作用。
G.在使用尊敬语的同时,学会区别敬体和简体的不同表达。
②关于会话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处理方法,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理解某一想法和支撑该想法的理由、事例,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理解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
B.理解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必要句式等的书写方式、引用的方法、出处的表达方法、词典和事典的使用方法并加以使用。
③对于本国的语言文化,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通过朗诵和背诵简单的短歌和俳句,让学生熟悉句子的发音和节奏。
B.了解众所周知的谚语、惯用语、成语故事的含义并加以使用。
C.知道汉字由偏旁、部首等构成。
D.关于书写应注意如下事项。
a.理解文字的组成,注意书写美观。
b.注意汉字、假名的大小,学习排列均匀地书写。
c.使用毛笔进一步理解笔划的书写方式,书写时注意用笔轻重。
E.使学生广泛阅读,意识到读书是获取必要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
(1)听和说
①为了养成听和说的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从日常生活中确定话题,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类,选择想要表达的必要事件。
B.以传递给对方为目的,列举理由和事例,思考如何明确表达中心内容。
C.意识到对话的中心和场面,在句子的抑扬、强弱和停顿方面下功夫。
D.边听边记录或用提问的方式确认有用信息,抓住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自己想要听到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
E.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扮演主持人等角色开展谈话,学会关注不同人员在表达观点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总结。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开展调查研究后,组织说明报告会互相交流分享。
B.开展通过提问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发表的活动。
C.开展通过小组或是整个年级共同交流想法的活动。
(2)写作
①为了培养写作的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意识到对象和目的,从亲身经历和想象的事情中加以选择,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分类,明确想要传达的内容。
B.明确想要写的内容的中心,将相同内容的部分进行段落划分,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考虑文章的构成。
C.明确自己的想法和支撑该想法的理由或者事例之间的关系,在写法上下功夫。
D.糾正错误,确认是否采取了准确的表达方式,规范句子和文章。
E.确认要写的内容是否明了,表达是否能准确传达想法,语句通顺,发现文章中表达较好的地方。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开展调查研究,并将查找到的内容整理后汇总成报告的活动。
B.编写活动介绍信等,学习介绍活动内容以及以书信等形式表达内心感受。
C.创作诗歌、故事等,记录所思所想。
(3)阅读
①为了养成阅读的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着眼于段落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内容及支撑作者想法的理由和事例之间的关系。
B.在文章中把握登场人物的行动和心情。
C.了解作者表达意图,发现中心词并对其进行概括。
D.关于登场人物的心情变化和性格、情景,应随着场景的变化和连接进行具体想象。
E.阅读文章时学习做到感同身受地理解内容。
F.交流阅读文章的所感所想,注意不同个体所想内容的差异性。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形式,学会引用文章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说明、推荐和阐述活动。
B.通过阅读诗歌或者故事,交流感想。
C.从事典、图鉴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将了解到的内容进行归纳说明。
(三)五年级和六年级
1.目标
(1)在具备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做到亲近和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endprint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感知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时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归纳总结。
(3)使学生意识到掌握语言的好处,广泛阅读,重视语文,养成积极表达所思所想的习惯。
2.内容
【知识及技能】
①关于语言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几点素养。
A.应注意有些词汇包含和对方建立联系的能动性。
B.注意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C.在合理区分和使用句子和文章中的汉字和假名的同时,注意正确的写法。
D.在第5学年和第6学年,会读「学年别汉字配当表」所分配的汉字。另外,学会书写前1学年分配的汉字,并在句子和文章中使用,逐步学会书写本学年分配的汉字,并学习在句子和文章中使用。
E.在作文和会话中增加表述所思所想的语句数量,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扩充词汇量。
F.理解文章中语句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并正确理解。
G.理解并熟悉常用的敬语。
H.注意练习比喻和反复的表现手法。
I.练习音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诵。
②关于会话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处理方法,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理解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B.理解并学习使用不同信息之间的连接方法,以及与图相关联的语句的表达方法。
③对于本国的语言文化,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通过阅读容易理解的古文和文言文、近代以后语体的文章等,让学生熟悉句子的发音和节奏。
B.通过阅读古典名著的解说文了解作品内容,知道前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感悟。
C.在明白语句的由来的同时,留意由于时代变迁所造成的词语变化和不同年代人们所使用词汇的差异,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另外,理解假名、汉字的由来和特点。
D.关于书写应注意如下事项。
a.注意观察纸张的大小,依此确定文字的大小和排列,注意书写时的速度。
b.在使用毛笔时,意识笔尖和点画的关联。
c.根据书写目的选择书写工具,发挥工具特性进行书写。
E.在日常生活中热爱阅读,使学生意识到阅读是拓展自身想法的重要途径。
【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
(1)听和说
①为了养成听和说的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根据不同目的和场合,从日常生活中选定话题,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注意上下文连接,斟酌表达内容。
B.为了明确对话内容,学会区分事实、感想和意见的不同表达,进一步思考对话是如何构成的。
C.活用资料,注意准确表达想法的方式方法。
D.根据对方的目的和自己的倾听意图把握对话内容,将自己的想法与对方的想法进行比较,并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
E.明确双方的立场和意图,有条理地进行对话,并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开展表达或倾听意见、建议的活动。
B.开展采访类活动,搜集必要的信息,并将其展示的活动。
C.开展不同的表达想法、交流的活动。
(2)写作
①为了培养写作的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素养。
A.根据自身目的和意图,从所感所想中选择写作话题,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建立关系连接,明确想要表达的内容。
B.为了使文章通顺,思考文章整体结构和布局。
C.根据不同文章的目的和意图,在知道略写或详写的同时,能够对事实描写、自身感想和意见加以区别,并能寻找到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D.在引用、添加图表和表格时,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想法。
E.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成和表达方式,完成句子和文章。
F.学会确认文章整体的构成和展开是否明确,自己的感想和意见是否表达清晰,学会发现文章中的优秀语句。
②对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学习说明事项、叙述意见,开展记录想要表达事项的活动。
B.通过编写短歌、俳句等,开展记录自我感受的活动。
C.基于事实和经验,将所感所想及其意义写成文章的活动。
(3)阅读
①为了提升阅读能力,应指导学生具备如下几点素养。
A.在明确事实、感想和意见的关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成并领会要旨。
B.在描写的基础上把握登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心情。
C.通过文章和图表之间传达的内容发现必要的信息。
D.具体想象故事及其人物传达的场景,思考其表现效果。
E.根据阅读文章理解到的内容,整理归纳自己的想法。
F.将阅读文章后的意见和感想进行共享,拓展自己的想法。
②對于①中所提及的事项,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活动进行指导。
A.阅读并比较说明、解说类文章,将了解到的内容和感想进行交流并总结成文章的活动。
B.阅读诗歌或者故事、传记等,结合自身成长提出启示并进行交流的活动。
C.利用学校图书馆、书籍和新闻,将查到和想到的内容进行报告的活动。
三、指导计划的完成和注意事项
1.关于指导计划的完成,应注意如下事项。
第一,根据学生资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对话式深入学习的目标。其中,调动学生对语言的看法和想法,通过语言活动,使其理解词汇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加深自己的所思所想。endprint
第二,针对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在上1学年进行初步指导,在下1学年中提升难度,有弹性地开展指导。
第三,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知识及技能】所列举的事项以【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所列举的事项为指导,该指导仅列举了特定事项,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将其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指导。注意,在进行第一章第2条的3中的(2)中的C中的b的指导时,需要在明确该指导目标的同时,纵观单元等相关内容和时间的归纳,确保学生的资质和能力在没有偏差的情况下获得指导。
第四,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的“听和说”中的指导,为了有计划地开展指导,按照第1学年和第2学年每年35个课时左右,第3学年和第4学年每年30个课时左右,第5学年和第6学年每年25个课时左右进行分配。其间,可以通过活用语言发音类教材提升指导效果。
第五,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的“写作”中的指导,按照第1学年和第2学年每年100个课时左右,第3学年和第4学年每年85个课时左右,第5学年和第6学年每年55个课时左右进行分配。其间,尽可能增加实际写作活动。
第六,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知识及技能】中的③的D,三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知识及技能】中的③的E以及各个年级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的“阅读”的指导,应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积极推广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的同时,注重联系其他科目中的相关阅读指导和图书馆中的阅读指导。
第七,在低年级教学中,在开展第一章第二部分相关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科目之间建立联系加强指导效果。考虑到与幼儿期的衔接,在小学入学之初,可以以生活课为中心,各科目可合并或联合开展,灵活指导。
第八,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积极开展外语教学活动,可与其他课外活动相关联进行指导,加强学习效果。
第九,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其解决困难,并在指导内容和指导方法上下功夫。
第十,以第一章的第一部分所提及的道德教育目标为基准,根据第三章特别学科·道德的第二部分提及的内容,针对语文的特质进行合适的指导。
2.对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的注意事项,应留意如下内容。
(1)关于【知识及技能】中提及的事项,应按照如下内容进行对应。
A.通过回顾日常语言活动,在指导儿童认识听说读写等各种场景方面下功夫。
B.将必要文字和语句加入查阅辞典、事典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
C.在关于第3学年罗马字的指导中,如第五章综合学习时间的第三部分所提及的,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等基本操作,使学生能自主选择和活用信息。
D.关于汉字的指导,除了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确定的部分之外,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a.对于学年分配的汉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前或延后指导。
b.对于高學年的汉字、读音等学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可以在前1学年或后1学年灵活地开展学习。
c.对于其他科目学习中必要的汉字,应与语文相关联进行指导。
d.关于汉字的指导,应以「学年别汉字配当表」中所示的汉字字体为标准。
E.关于各年级【知识及技能】的③中对于本国语言文化的指导,应考虑到分配在各年级中进行,使学生热爱古文典集。
F.关于书写的指导,除了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确定的部分之外,应注意如下事项。
a.在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文字的同时,考虑书写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b.在各个学年进行硬笔书写指导。
c.在三年级以上的年级进行毛笔书写指导,各年级年均分配30小时左右的课时,使用毛笔书写的训练应成为硬笔书写训练的基础。
d.关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知识及技能】③的C的b的指导,应提高学生的运笔能力。
(2)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的指导,应为儿童增加灵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
(3)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其间,应按照书的种类、配置、查阅方法,帮助儿童查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此外,对于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不会造成人格偏差的书籍。
3.关于教材的选定,应留意如下事项。
(1)教材应做到不偏离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所提及的学生资质、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儿童的发展阶段,精确地选取合适的话题和题材。另外,充分执行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的“听和说”“写作”“阅读”的②中所提及的语言活动的教材体现的内容。
(2)关于教材,应考虑到如下观点。
A.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关注,在培养学生尊重语文的态度中发挥作用。
B.在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语感的培养中发挥作用。
C.在培养学生公正、合理的判断力和态度方面发挥作用。
D.在学生捕捉科学性、论理性的事物,拓展视野上发挥作用。
E.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明朗,在培育其坚强、正直的生活意志方面发挥作用。
F.在使学生尊重生命、体谅他人方面发挥作用。
G.在使学生热爱自然,拥有感动于美丽事物的心灵方面发挥作用。
H.在培育学生理解和热爱本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作用。
I.在使学生抱着作为日本人的自觉意识热爱国家方面发挥作用。
J.在使学生理解世界风土文化,养成国际协调精神方面发挥作用。
(3)关于第二部分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中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的“阅读”的教材,在各个学年应合理选取说明性和文学性文章。另外,关于说明性的文章,可以适当选取包含图标、照片等的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