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动车组轮对检修技术研究

2017-10-25王锐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研究

王锐

摘 要:高速动车组轮对在进行分解检修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表面划(拉)伤、锈蚀、击打伤以及车轮尺寸变大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轮对检修工艺方法及检修效果。本文就高速动车组轮对的检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 检修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b)-0053-02

高速动车组轮对作为动车组的走行单元,直接与轨道进行接触并传递轮轨作用力,其检修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该动车组的运行质量。一般情况下,动车组每行驶120万公里就需要进行轮对的高级检修。按高级检修规程要求需要对轮对进行分解时,在检修过程中常会发现车轮、车轴上检存在表面划(拉)伤、锈蚀、击打伤以及车轮内孔尺寸变大等诸多异常现象,对动车组轮对的检修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检修工作人员就需要对上述提到的异常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1 车轮、车轴压装配合表面划(拉)伤

高速动车组车轮与车轴压装过盈量较大(大于0.20mm),需要运用冷压方式来进行压装,并通过注油方式进行退卸。在注油退卸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车轴轮座、车轮毂孔表面出现划(拉)伤的情况,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检修标准来对划(拉)伤程度进行检验,一旦划(拉)伤的深度超过了检修限度要求,则必须按照报废进行处理。

1.1 原因简析

车轴轮座和车轮毂孔出现划(拉)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在压装过程中的划伤。在压装之前,没有对配合面进行彻底清理,导致有毛刺等问题存在,在压装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划伤轮轴配合面。在退卸车轮注油时,因为划伤位置的密封性受到影响,导致该处难以产生分布均匀的油膜,会造成划伤程度的增加。第二,在进行车轮的退卸时,主油泵的注油压力过低,没有达到标准压力要求,或者在注油时间方面,实际的注油时间短于标准注油时间,导致配合部位产生的油膜质量较差,在之后的退卸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磨损、划伤现象。

1.2 具体解决措施

为了对车轮、车轴压装配合表面划(拉)伤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流程中,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在进行新造車轮的压装工作时,首先需要运用砂纸来进行车轮与车轴两者的打磨处理工作,并对其表面所存在的高点与毛刺进行清除。打磨完成之后严格检查车轴与车轮的外观。(2)对新造车轮进行压装时,还需要在车轮与车轴上进行润滑油的均匀涂抹,并使得压装的配合面能够形成一层有效的润滑层,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减少划伤的发生概率。(3)在对车轮进行注油退卸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注意注油的压力以及注油的时间,在液压油均匀渗出之后才能够进行作业。

2 车轮内孔尺寸不合理

在对告诉动车轮组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对退卸之后的车轮在放置8h后进行尺寸测量,发现其内孔的尺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甚至有部分车轮的内孔尺寸因为超过了图纸所示的范围而出现了报废情况。

2.1 原因分析

导致车轮内孔尺寸变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车轮在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受到交变积压荷载,并导致车孔因为过长时间的受载荷而出现了塑性变形现象。(2)在进行车轮的压装过程中,因为其内孔表面受到挤压程度过大,而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的塑形现象,车轮内孔表面的微观凸起纹理消失,并使得车轮的内孔尺寸变大,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此外车轮的内孔尺寸变压与其压装有着一定的联系,经相关研究证明,在每次压装之后,车轮内孔的尺寸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对该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

2.2 解决措施

为了能够对车轮内孔退卸尺寸变大而导致的报废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对车轮的退卸以及压装次数尽可能地进行减少,并借此来控制车轮的内孔变形量,从而达到延长车轮使用寿命的效果。(2)在进行车轮的制造过程之中,还需要对其内孔尺寸进行合理的控制,并要求将车轮内孔尺寸的变化控制在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因为内孔不合格而导致车轮报废的几率,进一步提升车轮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3 车轮、车轴表面锈蚀、击打伤

在完成车轮的退卸工作之后,会发现其车轴轮座上以及车轮的注油槽处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锈蚀现象,有部分的锈蚀呈现为圆周状,其锈蚀的深度也会超过相应的检修标准。

3.1 原因分析

动车组在出厂之前,需要对注油孔处进行汽化防锈油的注射。但是在实际注射的过程中,大多数动车的注油堵出的效果相对较差,动车组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之后,气化防蚀油已经挥发完毕,并且不具备有良好的防锈效果,而动车组在继续运行之后,其所产生的水汽还容易从注油堵处进入,并且容易导致车轴轮轴出现一定程度的锈蚀现象。

3.2 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轮轴锈蚀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在进行注油堵的组装工作之前,进行生料带的缠绕,从而进一步增强油堵处的密封效果。此外还需要定期朝着注油孔中进行气化防锈油的注射,并确保其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防蚀效果。

4 高速动车组轮对的检修限度

在对高速动车轮组进行检修的过程中,零部件存在着一定的损伤程度,需要根据高级检修规程中限度要求对损伤进行检修。如果车辆其轮对的零部件超过了检修限度之后依旧继续使用,势必会直接影响到该高速动车组的运行性能,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铁路行业中,轮对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损伤通常是用尺寸来进行表示的,因此,检修限度的标准也需要尽量运用尺寸值来进行表示。但是我国现阶段检修限度的确定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很多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确定的,并对照该动车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进行不断的修改以及完善,这样才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检修结果。再有就是对于用尺寸表示的检修限度的测量方法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的。

在对高速动车轮组进行检修的过程中,借助于检修限度的合理运用,能够及时地对一些需要检修更换的零部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动车的运营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为该铁路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 结语

本文就轮轴表面的划伤、车轮内孔超差以及车轮轮座其表面锈蚀、击打伤出现的原因以及具体应对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动车组轮的检修限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经长期现场实践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各种措施均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与检修效果,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动车组轮的检修效果与检修质量,从而为该铁路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鲁建国.对铁路动车组轮轴检修工艺及装备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9083-9084.

[2] 李健,王小刚.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259.

[3] 冯自立,徐锋,朱崇飞.高速动车组轮对检修技术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5(5):193-19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试论高铁的制造工艺技术的应用与集成
试论高速动车组齿轮箱渗油原因与改进
分析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措施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及检修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