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新意与深意(上)

2017-10-25袁秉达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苏联道路特色

袁秉达

[摘 要]

习近平回溯和总结十月革命1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探索历程,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刻意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过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100年前,列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一国实践的新时代,开始探索“管理俄国”的伟大实践和发展规律。可惜,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落得亡党亡国的悲剧。现在,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破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难题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将为人类追求美好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

社会主义;百年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解体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10-0001-04

一、梳理社会主义百年实践,回溯世界社会主义的源与流

習近平把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探索,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考察,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厚实感。习近平着重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思想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如何与时俱进的演进历程。习近平既不是一般地叙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也不是学究式地探讨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史学问题。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去追根溯源,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传承和思想渊源;他通过古今贯通、中外比较等方法,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联系区别和利弊得失,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概括既有史实描述的新意与特色,又有历史溯源、理论探究的高度与深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在新时期,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2]近百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和实践的验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列宁社会主义实践启示与对苏联模式的扬弃。习近平高度评价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功绩,深刻评析了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并紧接着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交叉论证,具有深层次的战略意蕴。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他敏锐地揭示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历史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策略。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首次在一国实践社会主义”。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过分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革命与战争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苏联模式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这也是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1921年,在列宁的悉心指导与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曾经学习和借鉴苏联模式长达7年之久。毛泽东“以苏为鉴”,为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奠定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苏联模式的扬弃中,高度评价新经济政策,注重学习借鉴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新经济政策的思路。从时代潮流和中国实际出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毛泽东前期探索奠定的坚实基础。习近平在叙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善于把毛泽东的探索阶段与邓小平的探索阶段统一起来,体现了我们党96年来从中国国情出发,一以贯之走自己道路的执著追求和显著成就。习近平高度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大工业的物质基础,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初步经验,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在毛泽东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带领我们党克服了前期探索中的严重挫折和失误,做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历史奇迹。今天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获得感。“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3]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谱写新篇章,执意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做出新贡献。endprint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5000年文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习近平认为,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密不可分。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基于中华文化的厚实底蕴,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习近平把十月革命100年来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中概括和总结,具有方法论的重要启迪。首先,从叙事的方式方法看,习近平着重叙述十月革命100年来四个时间段的历史演绎,从叙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的思想史,转向重点阐发社会主义制度建构与巩固完善。其次,从分析的语气措辞看,习近平在论证中一再突出当代社會主义的“实践”。尽管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探索实践只有六年多时间,但是,习近平还是把这一阶段的宝贵实践凸显出来,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再次,从列举的实际案例来看,习近平聚焦苏联和中国两个落后大国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彰显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事业发展,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二、对比中苏两国实践,深刻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成与败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对十月革命1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的利弊得失、兴衰成败的总结非常深刻。要求我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

(一)不断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苏联解体前,莫斯科有个权威机构曾以“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为主题做了一个调查。问卷中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而认为苏共就是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人,竟然达到85%![5]这一统计结果,实际上为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做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联解体值得人们深刻反思。2013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总结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国家无论是在体制、制度上,还是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共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6]习近平强调,现在我们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切不可在管党治党上有丝毫松懈。苏联共产党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世界政坛上数一数二“强大”的政党,最后政治上蜕变导致外强中干,竟然哗啦啦地垮台了。所以,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不仅是“最强大”,而且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的“真正”强大。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习近平提醒全党经受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和内外环境变化的考验。他说,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二)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党的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能放弃。苏联解体与苏共指导思想失误直接有关,其主要表现是:以教条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导致思想僵化;以历史虚无主义批判领袖、扭曲历史,淡化、弱化、丑化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失党的指导思想的传承根基和稳固地位;面对西方价值观渗透放任自由,丢失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支持;党和国家领导层思想信仰和理论素养日益走偏,缺失党的指导思想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苏共指导思想失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冲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旗帜倒了、主心骨丢了、人心散了,最终导致政治分裂、民族分裂、社会分裂、亡党亡国。教训至为深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习近平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7]与苏联失误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成功经验在于: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提出和回答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和科学发展基本问题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的基本问题;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经过整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拓展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夯实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根基和支持系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主题,高举旗帜、推进事业,坚持道路、理论与制度的高度统一;同时注重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以党的指导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endprint

(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8]苏联解体与中国崛起,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道路正确,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马克思主义就富有生机活力,人民群众就得实惠;道路走错,就会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导致亡党亡国。由此可见,道路确实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和人民幸福安危的根本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归结为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逻辑的必然选择。从“道路”切入,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去考察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可以使我们生动形象地看到两个逻辑相结合的伟大力量。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做了明确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用公式表示,可以简洁明了地归结为:党的领导+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根本任务+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本质+奋斗目标=中国道路。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力。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种基本形态视为辩证统一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9]

(四)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0]这实质上是对苏联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高度警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无论怎么改革如何开放,都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通过革命上升为统治阶级,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向阶级和国家消亡、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必须坚持的法则、准绳和检验标准,是区分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正是基于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习近平明确:“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11]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全面开放,国内国外各种思潮、各种观点众说纷纭、泥沙俱下。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战略定力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保持战略定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不仅希望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韧劲,而且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每当遇到严峻挑战,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克服苏联解体的负面影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没有抵挡住西方的文化渗透与价值观的颠覆。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为了克服苏联解体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实践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根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文化的发展是短暂的,只有得到文化的滋润,社会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厚基础,它能聚合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使我们走自己的路,它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具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定力。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它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刘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联道路特色
道听途说
武装保护苏联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雾在做迷藏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