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解析
2017-10-25周跃
周跃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到2020年,济阳县通过水生态体系、水供用体系、水管理体系和水文化体系四大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使河、湖、城交相辉映,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標,确保“五彩果蔬之乡,休闲生态济阳”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8-0009-02
济阳县位于黄河下游北岸,鲁北平原南端,是山东省会济南的近郊县,版图面积1076km2,耕地100万亩,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854个村(居)委会,人口55万人。
1 济阳县水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济阳县水系现状
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年降水量常年平均为586.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27亿m3。全县分黄河水系、徒骇河水系、德惠新河水系三大水系,骨干河道16条,中小型水库2座。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济阳县河道经过多年使用,老化严重,难以满足当前灌排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带来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水问题。突出表现在: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用水严重不足,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2)防洪排涝能力较低。济阳县大多数河道存在着河道淤积,配套建筑物老化阻水的情况,不能保证安全;城区防洪标准不足,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城区水系被打破,没有完成恢复,排水沟存在着蓬盖、填满的情况,洪涝灾害威胁依然存在。(3)水生态体系不够完整。由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污染严重。另外,有限的水资源优先供给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4)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我县的河流大部为季节性河流,旱季水量严重不足,生物生长杂乱,缺少绿化美化景观。
2 水生态建设途径
以全县水网为依托,修复、治理全县水生态系统,构筑水生态、水供用、水管理、水文化四大体系,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呈现“长河锦屏,澄波毓秀”的水生态格局。
2.1 空间结构
济阳县水系结构可概括为为“五纵连二横、二环嵌一湖、一库通五厂”,“五纵”指五条南北向河道。“二横”指两条东西向河道。“二环”指的是城区内环和外环水系。“一湖”指的是澄波湖。“一库”指的是稍门水库。“五厂”指的是全县五个自来水厂。
2.2 重点工程
根据济阳县水文地质特点,重点实施骨干河道、水库、中水回用、截污治污、城区内外环水系等工程建设,融合贯通,进行生态水系建设。
2.2.1 水生态体系建设
(1)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主要是完善现有防洪体系,以水库、塘坝、蓄滞洪区为调蓄节点,河流为排泄载体,实现河湖库塘连通、蓄调滞泄统筹,全面提高防洪减灾和雨洪水利用能力,同时,对河道两侧绿化,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保护带,改善水环境。(2)城区水系治理工程。对城区内的进行防洪防涝重点治理,在防洪除涝、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实施驳岸改造、节点蓄水、垂直绿化、营造亲水空间,建设新景点、打造景观带、提升景观区。
2.2.2 水供用体系建设
(1)城乡供水工程。兴建引黄水库,通过主管道与现有五大水厂连接,建成全县一体化供水的主水源,现有五处地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解决全县饮用水源不足,水质不断下降的问题。(2)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建立比较完备的中水管网系统;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按照河道整治与治污、治洪统筹推进的要求,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老城区雨污合流管道改造,建设污水管网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使污水经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不直排河道的目标。
2.2.3 水管理体系建设
实现水生态文明工程维护运行管理标准化,达到灌区管理标准化,水政管理标准化,渔业管理规范化。对基层水利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水利电子政务系统、防汛抗旱采集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
2.2.4 水文化体系建设
通过媒体宣传、拍摄专题片、水情教育等,进行水文化宣传;建立健全河流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亲水区域,打造亲水生态环境。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水生态文明县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济阳建设,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县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水生态文明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具体负责创建水生态文明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
3.2 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体制
要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要有好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保护体制,明确各自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建立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和巡查联动机制,提高及时反应、快速处置能力,规范日常管理秩序。
3.3 重视前期工作
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勘测设计。对确定实施整治的工程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审查审批,落实审查审批责任,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4 完善投融资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endprint
3.5 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我县创建水生態文明县工作的进展情况,宣传典型事迹,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动员全县人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县建设,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4 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4.1 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为城市防洪、生态用水等提供了保障。同时增大济阳县的河流、湖泊的总水面面积,从水系统角度大大缓解了城市热岛效益,随着水系生态治理也为滨水生态系统恢复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生态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河道整治、截污治污、调水补源等,有效地处理了生态水系所面临的水质问题,不仅提供了再生资源,也有利于城市水体及滨水生态环境的恢复。而河道的生态河床、护岸的建设、发行也恢复了水体、土壤的物理联系,加之滨河绿地系统的建设,为生态系统的循环奠定了基础。
第三,通过河道整治、截污治污、调水补源等,有效地处理了生态水系所面临的水质问题,不仅提供了再生资源,也有利于城市水体及滨水生态环境的恢复。而河道的生态河床、护岸的建设、改造也恢复了水体、土壤的物理联系,加之滨河绿地系统的建设,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第四,生态水系的建设,最直接的生态效益包括局部小气候的调节、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水生态的良性发展。其中调节局部小气候,主要水体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值,增加的水体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配合灌木、乔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河岸及水生植物、河底土壤的生物代谢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可以将雨污或河流水体中的部分有机和无机溶解物、悬浮物截留下来,将许多有毒有害的复合物分解转化为无毒或有用的物质,澄清水体,提高水质,达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多重效果
第五,城市水景观系统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各类水元素景观,成为公众亲水休闲和娱乐、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提供了独特的观景视角去感受城市的日新月异。水景观元素的点、线、面结合,也提供了丰富的舞台,与城市雕塑、街景花园等一起展示城市厚重的文化与传统,并抑制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喧嚣。
4.2 宏观效益分析
济阳县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系改造为契机,结合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广阔的水面、优美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