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客
2017-10-24
实施争取国际定价主导权的有效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展望及应对策略》(9月25日)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美国经济持续好转,中国经济也显现企稳迹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迎来转机,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在此背景下,可基本判断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端将大概率保持低速增长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可预见的未来呈现上升趋势,波动频率可能加快,波动幅度亦会扩大。同时,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为有效应对和冲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中国需实施以争取国际定价主导权为中心的有效战略和政策:
一是从维护和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完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二是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带”和“沿路”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开展多边与双边合作,推动构建多元、分散和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供应渠道,寻求广泛的能源供应链。三是建设和完善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提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话语权。四是充分发挥能源资源需求大国地位,积极影响和融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协商机制重塑过程。
加大经济改革力度促进生产率增长应对经济周期
金融时报《生产率增长低迷拖慢全球复苏步伐》(10月9日)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五年多以来最广泛、最强劲的复苏,但这种势头正受到生产率增长低迷的阻碍。布鲁金斯学会和英国《金融时报》联合编制的“全球经济复苏追踪指标”(简称TIGER)显示,最近几个月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金融状况和信心都有所改善。
TIGER综合指数目前正处于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总体来看世界各地的经济数据都显著强于过去五年内任意时间的水平。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信心格外强劲;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出口国复苏明显,使得新兴经济体指数中的实体经济指标朝着近年高点靠近。股市繁荣也有助于金融状况继续支持全球经济增长。
鉴于全球增长率仍远低于十年前尚未爆发金融危机时的水平,经济学家们担心全球经济扩张不够强劲,无法使很多国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缓解过去十年的财政压力。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利用目前获得的喘息空间来加强经济和政策框架的适应能力,以准备好应对下一轮不可避免的衰退,否则将会重蹈覆辙。
三大趋势有助于改善衰退的非洲经济
布鲁金斯学会《非洲是否仍在崛起》(10月6日)
2000年至2014年间,非洲经济发展强劲燃起世人对非洲崛起的信心。然而,自2015年以来,地区发展不断衰落,低迷的商品价格使人们对非洲发展趋势产生怀疑。
2014年,石油价格震荡,若干非洲经济体备受打击,使得非洲经济总增长从2004-2014年间的5%-6%降至2015-2017年的2.5%。同时,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南非等三大主要经济体2016年均经历了大幅衰退。然而,仅凭上述因素并不能决定非洲经济前景,这是由于: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里有二分之一是非洲国家。今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总增长从2.5%上升至4%,高于当下全球经济3.5%的增长率。估计未来五年,将有半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增长率将接近甚至要高于非洲发展全盛时期的增长水平。
第二,高昂的商品价格仅是在2000年至2014年间该区域经济发展强劲的一个因素。许多非洲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商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巨大的改善。即使商品价格低迷,这些改善仍能够重振非洲经济。
第三,通信技术的推广在非洲大陆引发了一大波创业活动。
总的来说,即便这些积极趋势不能扭转非洲经济的衰退、促进商品价格反弹,但势必有助于改善经济状况。
应冷淡对待商业机构的评级下调
杨宇霆 澳新银行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5月穆迪将中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近日标普也将两地的评级调降。中国财政部及特区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反驳评级机构的决定。鉴于中国对外资的依存度越来越低,官方不必过重看待评级公司的决定。未来主权评级这门生意将会慢慢失去其商业价值,站不住脚的结论终将不攻自破。这表现在:
一方面,虽然国际机构以及评级机构名气颇高,其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在国际社会上也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在理据及方法学上仍受到许多争议。例如IMF最近对中国公共债务的判断,强制将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政府债务,使得政府债务从财政部计算的占GDP的38%提升至60%。但若按同一个标准应用在西方国家,很多在金融海啸被政府接管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债务也应该纳入他们的主权债务上,但IMF并没有这样做。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场,一些分析员把中国债务问题极大化有可能已经到了一个上瘾的地步,为了吸引买方客户的主意,商业成分较重。
在资讯发达和金融分析技术进步的今天,随着评级的价值越来越低,这种依靠寻租过活的生意也越来越难经营。被降评级的国家若太过重视他们的判断,以高姿态回应他们的决定,似乎变相替它们宣传,也无助于改变投资者的既定看法。建议提高自身的政策和数据公布的透明度,让海外市场更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减小主权评级对市场价格的影响。(9月27日)
在金融危机中逢生与创新货币政策紧密相关
沈建光 瑞穗证劵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金融危机曾给中国带来重创,从2007年高达14.2%的增长,一路下滑至2009年最低时的6.4%。但相比其他国家,金融危机对中国危中有机,给了中国在全球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增强,国际话语权也有明显提升。综其原因,这可能与中国危机以来创新货币政策实践操作联系紧密。
首先,与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制不同,中国货币政策有六大目标,有一定的灵活性;其次,中国并未默守“不可能三角”理论,选择资本项目有限开放、汇率有管理浮动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持自主独立的中间状态;再次,创新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通过SLF、MLF、PLS等流动性工具,一方面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短期利率走廊加中期指引,引导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最后,协调推进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而非在上述改革推进上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综上表明,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很多甚至有不同于传统理论之处,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竞相效仿,经济学理论也在相应地做出改变。(9月30日)
谨慎设计房产税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
丁爽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
过度的房地产投资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再平衡和产业升级的规划脱离正轨,因此出台房产税以抑制投机需求十分必要,但需谨慎设计并配以其他措施,以便确保顺利实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免税。应定义人均最小居住面积并予以免税,以减轻大部分人口(主要是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二是税种合并。目前中国已存在为数众多的房地产相关税种,包括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商业地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这些税种可在房产税出台后合并且适当下调税率。
三是减税。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的税率可以下调,以抵消房产税带来的加税影响,使得总税收收入原则上保持不变。
四是明晰财产权利。在出台房产税的同时,应授予住房持有者更大的财产权。换言之,应保障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居民对房屋的财产权利。(9月29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