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未雨绸缪推动档案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2017-10-24
翻开百年中国史,九月是一个铭刻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月份——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为了世代铭记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7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72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当下的中国正阔步走在开拓前进、改革创新的康庄大道上,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进取,不断努力前行。身处和平安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的屈辱,铭记那段民族的血泪史,时时敲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本期“特别关注”精选《档案新证据——日军侵占下的石景山钢铁厂》一文对首钢档案馆馆藏的日伪档案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穷兵黩武、走向失败的铁证,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苦难。“档案文化”栏目《“名将之花”何以“凋谢在太行山上”——透过革命历史档案解读黄土岭战斗的前前后后》《七七事变后殷汝耕勾结日本新罪证》两篇文章,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中黄土岭战斗和七七事变两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
本期“理论探讨”刊发了《档案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一文,文章认为,档案学、信息学、文化学、传播学以及哲学等许多专业和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思想都可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理论上的阐释和引导,从不同的维度对档案文化传播进行理性的剖析和认识,系统全面地揭示档案文化传播的运动与发展规律,为档案文化传播打下坚实可靠的理论思想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强大的功能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开放网络环境下,各类组织、机构、个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剧,实现不同领域用户的个性化档案信息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放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空间模型构建初探》从开放网络环境视角出发,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信息服务空间模型,有效整合各种档案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的个性化的可共享协作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并指出模型构建中需重点关注的建立配套激励机制、保护用户隐私及知识产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保密等問题。
本期“业务研究”刊登《内部服务导向的档案公共服务模式构建及实现》一文,文章在阐释档案内部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内部服务对档案工作者满意度、档案公共服务和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内部服务导向的档案公共服务模式,旨在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在完善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新疆精河接连发生7级、6.5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如何在猝不及防的自然灾害来临前做好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做好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期“域外采风”《美日两国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美日两国在灾害预防计划、预警管理系统、监测预报系统等方面具有的丰富经验,并尝试从法律保障、监测能力、预警意识等角度探索可行的档案灾害预警策略,对推动我国的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建设做出了有益思考。
档案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档案部门要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角把各项工作做好,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顺应时代变化,迎接机遇和挑战。(陈中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