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苑珠林校注》标点举误*

2017-10-24范崇高

关键词:高僧标点

范崇高

(成都大学 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文艺论丛·

《法苑珠林校注》标点举误*

范崇高

(成都大学 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法苑珠林》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但其中的标点偶有可商之处,文中列举了该书的十九处标点疑误之处。

佛教文献;法苑珠林;标点

唐代道世编纂的《法苑珠林》是一部具有佛教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它包罗广泛,收录的资料不仅有众多的佛教文献,而且有大量的外典俗书,是当今研究佛教文化的学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2003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著名佛学专家周叔迦、苏晋仁两位先生整理的《法苑珠林校注》[1],为佛教文化和相关文史研究者研读查阅该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标点古书也是一件相当费劲的工作,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2]笔者近来研读该书时,就发现整理本中有的标点似有不妥,以致影响文意的正确理解。今略作探索,缀成一文,望方家不吝见教。

(2)卷一四:“问其获缘,云:昔废二教,遂藏于澧水罗仁涡中。有人岸行,闻涡中有声,亦放光明。向村老说,便趣水求。涡中纯沙,水出光明,便就发掘,乃获前像。时尚在周村家藏隐,互相供养。闭在闲堂,放光自照。今在村中。”(册二,487/11)

按:校注者于“周村”用地名号,大误,当点断作“时尚在周,村家藏隐”。《周书·武帝上》建德三年:“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文中“昔废二教”即指周武帝禁断佛、道二教之事。“时尚在周”乃是涡中获像时仍处于北周,因废佛事,故只能将佛像隐藏于农家暗中供奉。“村家”即村中人家、农家,如唐张籍《猛虎行》诗:“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太平广记》卷八四引《录异记》:“李业举进士,因下第,过陕虢山路,值暴雷雨,投村舍避之。邻里甚远,村家只有一小童看舍,业牵驴拴于檐下。”即是其例。

(3)卷一五引《梁高僧传》:“以梁天监八年五月三日于小庄严寺营铸,本量佛身四万斤铜,写已竭,尚未至胸,百姓送铜,不可称计,投诸炉冶随铸,而模内不满,犹自如先。”(册二,522/4)

按:“随铸”当属下句,与“模内不满”相连成意,谓模内本应随铸随满,而今却出人意料。南宋戴侗《六书故·地理一》:“铸,冶金写之范中以为器也。”统言之,“冶”和“铸”无别,皆指铸造器物;析言之,“冶”指炼金属,“铸”指浇铸,是把化的金属泻入模中。下文云:“于是飞囊[]销,一铸便满。”即是“”“铸”分叙。《太平御览》卷六五七引《梁书》:“武帝舍宅造寺,未成,於小庄严寺造无量寿像,长一丈八尺,及铸而铜不足,帝又给功德铜三千斤。台内送铜未至像处,己见铜车到炉所,於是就冶,一灌便足。”显然所记与此处为同一事,比对“一灌便足”、“一铸便满”,益知“铸”在此是将化的金属注入模中。中华书局本《高僧传》标点误与此同。[3]

(4)卷一七引《唐高僧传》:“欲于鲁郡立精舍,而材不足。与沙弥明琛往上谷乞麻。一载将还,行空泽中,忽遇野火。车在下风,恐无得免。”(册二,565/12)

(5)卷一八引《汉法本内传》:“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立三坛……明帝设行殿在寺门道西,置佛舍利及经。”(册二,589/1)

按:最后两句,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一、本书卷五五引《法本内传》(册四,1650/1)作:“帝御行殿在寺南门,佛舍利经像置于道西。”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引《汉法本内传》作:“帝时御行殿在寺南门,以佛舍利经像置于道西。”是知此处末两句当校点为:“明帝设行殿在寺南门,道西置佛舍利及经。”“道西”非明帝设行殿之所,乃置佛舍利及经之地。

按:梁宝唱《比丘尼传》卷四有《成都长乐寺昙晖尼传》,彼“昙晖”即是此“昙辉”,其文云:“元嘉九年,有外国禅师疆良耶舍入蜀大弘禅观。晖年十一,启母求请禅师,欲咨禅法,母从之。耶舍一见,叹此人有分,令其修习,嘱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许嫁于晖之姑子,出门有曰:不展余计。育尼密迎还寺。”后文又云昙晖“从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故“法育”为尼姑法名,依例当用人名号。

(7)卷二八引《冥报记》:“有顷,四郎车骑毕至,惊嗟良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贼,颠仆迷惑,却来本所。四郎命人决杖数十,其贼?膊皆烂。已而别去。四郎指一大树:兄还之日,於此相呼也。”(册二,881/1)

按:“颠仆迷惑,却来本所”是针对贼而言,而非四郎所为,故“其贼”当属下句,“追捕”后用句号。又,“已而别去”是说不久将要别离,并非完成时态,故其后句号当改为逗号。

(8)卷三六引《冥祥记》:“琛之素不信法,心起忿慢。沙门曰:当加祗信,勿用为怒。相去二十步,忽不复见。琛之经七日便病,时气危顿殆死。”(册三,1141/4)

按:“时气”当连上句。《汉书·鲍宣传》:“(民)七亡尚可,又有七死……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旧题陶潜《搜神后记》卷四:“襄阳李除,中时气死。其妇守尸。至于[夜]三更,崛然起坐,搏妇臂上金钏甚遽。”《高僧传》卷八“释僧远”:“尝一时行青园,闻里中得时气病者,悯而造之。”江蓝生先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云:“‘时气病'即时疫,犹今语传染病。文献中又称之为‘时气、时疾、时患、时病'等等。”[4]所谓“病时气”即患传染病之意。鲁迅辑《古小说钩沉·冥祥记》[5]标点正确。

(9)卷五六引《贤愚经》:“尔时长者恒令一人知白时到,养一狗子,日日逐往。尔时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时到,独往常处,向诸大士高声而吠。”(册四,1705/5)

(10)卷六七引《玄中记》:“又曰:秦王使三百人被头以赤丝,绕树伐汝,得无败乎?树寞然无声。”(册四,2004/3)

按:“被头”指“披着头发”,《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语林》:“魏郡太守陈异尝诣郡民尹方,方被头,以水洗盘,抱小儿出,更无馀言。”又卷八二四引《魏略》:“焦先行不践邪径,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失大穗。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结草以为蓑裳,被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又卷九一一引《异苑》:“南阳赵度,少好术艺。度有白米为鼠所盗,乃被头把刀,画地作狱,四面开门,向东长啸,群鼠俱到。”即其例。《搜神记》卷十八、《史记·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录异传》记此事,“被头”即作“被发”。故“被头以赤丝”无解,“以赤丝”当连下为句。

(11)卷七○引《搜神异记》:“晋大兴元年三月,武昌太守王谅,有牛生子……其三年后,苑中有牛生一足三尾,生而死也。”(册五,2087/9)

按:“其三年”指大兴三年,“后”当连下句。“后苑”指皇宫后花园,是住仆人、养禽兽、植花木的地方,如《晋书·王敦传》:“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江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又《苏峻传》:“峤等将至,峻遂迁天子于石头,逼迫居人,尽聚之后苑,使怀德令匡术守苑城。”《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皆作:“太兴元年,武昌太守王谅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三年后死。又有牛一足三尾,皆生而死。”从时间顺序看,两志俱元年、三年、四年为序记事;从表达方式看,两志记两事均点明事件主人或发生地点,故疑两志之“三年后死”当作“三年后苑”,连下句为文。李剑国先生《新辑搜神记》断定《珠林》文字错讹而改从两志,[6]恐非。

按:“下床会”前当点断。王淮之复苏后能下床与省疾之客会面,说明其精神尚可,而后文言其忽然“语卒而终”,以此证明佛力足可主宰人生死,使邪见者得恶报。《太平广记》卷九九“王淮之”引《冥祥记》此句作“适会下床”,盖未得其意而误改。

按:“打白石像右手总落”当为一句。董志翘先生曾举出唐代小说中“打双脚胫俱折”“击匠人立死”“啮其鼻将落”等例子,说明这种句式是特殊的兼语式,“打双脚胫俱折”即“打双脚胫,双脚胫俱折”的缩略形式。[7]其说甚是。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忽览镜视其齿,皆斑然焦黑,遽命侍童取铁如意击其齿尽堕,收于衣带中。”“击其齿尽堕”也是这种句式。而此处的“打白石像右手总落”,正属此类特殊兼语式。

(14)卷八五引《侯君素集》:“齐武成世,并州东看山侧有人掘地,见一处土,其色黄白,与傍有异。寻见一物,状人两唇,其内有舌,鲜红赤色。”(册五,2451/6)

按:文中“并州”和“东看山”下皆标地名号,不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河东道二·太原府(并州)·太原县》:“牢山,一名看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是知地名号当仅限于“并州”和“看山”,“东”指东面,不应误标。本书卷十八引《梁[唐]高僧传》作:“齐武成世,并东看山人掘见土黄白,又见一物,状如两唇。”只在“并”和“看山”下用地名号,极是。

(15)卷九二引《毗尼母经》:“迦叶,入聚落时,不碍、不缚、不取。欲得利者求利,欲得福者求福,如自己得利,欢喜亦复同之。如手空中转,无碍无系缚。”(册六,2659/12)

按:“迦叶”后的逗号应删去。此处佛并非呼叫“迦叶”,而是以迦叶入聚落为例,《毗尼母经》卷六在“迦叶”前有“诸比丘”,前文还有“诸比丘,汝等摄心入聚落时,如迦叶入聚落行也”、“诸比丘,迦叶入聚落时,终不生如此等念”等,可证佛呼告的对象是“诸比丘”。

(16)卷九五引《述异记》:“费少而敬信,诵《法华经》数年,勤至不倦。后忽得病苦,心痛守命。阖门惶惧,属纩待时。”(册六,2749/7)

(17)卷九六引《高僧传》:“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桐树,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奇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克炳泥洹。”(册六,2767/7)

按:“理识者”应连文,在此指有见识的人。“理识”为“见识、见解”义,古书不乏其例,如《晋书·谢邈传》:“邈性刚鲠,无所屈挠,颇有理识。”《艺文类聚》卷四八引《王珉别传》:“新除侍中王珉,才学广赡,理识清通,宜处机近,以参时务,其以珉为长兼中书令。”《北史·裴宽传》:“宽弟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断割如流。”又《元寿传》:“若知非不举,情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大正藏》《中华藏》《高丽藏》等“理”作“深”,非是。本书卷六三引《冥祥记》也记载释僧瑜此事,文字多有相同,标点时“理”连下为句(册四,1906/3),极是;中华书局本《高僧传》卷十二标点为“贯壤直耸,遂成连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8],文意失真。

(18)卷九六引《唐高僧传》:“曾于一家将欲受戒,无何,笑曰:将舍宝物,生疑虑耶?众相推问,有杨氏妇欲施银钗,恐夫责及,因决舍之。”(册六,2773/1)

(19)卷九六引《唐高僧传》:“猎者惊曰:汝在益州已烧身死,今那在此?崖曰:谁道许诳人耳?汝能烧身不?射猎得罪也,汝当勤力作田矣。便尔别去。”(册六,2775/3)

[1]释道世撰.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吕叔湘.标点古书评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77.

[3][8]释慧皎撰.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493,452.

[4][9]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176,236-237.

[5]鲁迅辑录.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86.

[6]李剑国.新辑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241.

[7]董志翘.中世汉语中的三类特殊句式[J].中国语文,1986(6):149.

G256;B948

A

1004-342(2017)05-79-05

2017-04-02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法苑珠林》文本校理研究”(项目编号:13SA0196)。

范崇高(1965-),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晓红)

猜你喜欢

高僧标点
标点国王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标点游戏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心中的镜子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