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习生社区项目带入与实施的策略
2017-10-24杨扬陈晓宇
◎杨扬 陈晓宇
社会工作实习生社区项目带入与实施的策略
◎杨扬 陈晓宇
社会工作实习生与新进社区工作者在进入社区之初都面临陌生、人际关系、项目设计及实施难等困难,他们除了要在社区熟悉各类信息与实际情况,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外,还需要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进行社工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保障社区福祉的有效提升。高校与实习社区在专业实习开展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双边督导在实习中发挥的良好作用;实习社区与高校专业建设共进退;实习生坚定专业信念,创新工作方法,优势视角,探索项目介入路径等都应成为新社工带入与实施专业项目的重要方法。
新社工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两类群体:一是新进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二是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的实习学生。前者是以社区工作为职业,具有较为明晰的职业理念和规划,承担比较规范化、系统化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时间跨度较长;后者以高校本专科社会工作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为主,由于实习时间一般仅有8周左右,(有些学校的实习时间可能更久)因而在社区实习的工作安排不具有系统性,较为简单零乱,同时,由于较强的行政工作安排,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专业理论放在社区进行实践,实习的专业性较为欠缺。社工学生的专业实习在几年的专业学习中意义十分重大,它连接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承载着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的践行与考核,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理论原理和实践技术的学习状况等。因而,本文将探讨社工专业的学生如何提升社区实习中的专业性及相关问题,以保证专业实习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专业实习生社区项目带入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开始实习之前,会接受正规系统的专业学习,主要积淀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通常开设的课程包括: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较强的应用性,因而在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安排有一定的实践(验)课时,用以保障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相应的操作方法与实践技巧。尽管如此,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实验室里的专业,更加有挑战的用武之地应当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类场景,接触各类不同个体、群体,解决各类问题与矛盾,提升人与社会群体的生活福祉和能力。为期8周的专业实习能够成为专业学生的操练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更能够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所思所想带入实习,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会大幅提升。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社区的实习被大量的行政性事务所占用,通常情况下,文件输入、打印复印、资料传递等成为实习生的日常工作。涉及专业的很多环节和内容,实习生都较难碰触,更不用说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实习过程中去。这当然与目前我国社区工作本身在专业性方面的匮乏、行政倾向过强的现实状况有关。这样的实习会让实习生丧失工作热情,由实习初期的热情满满转向中期的积极向上,继而跌入后期的应付差事。更有甚者,一些实习生根本就没有被赋予相应的社区工作,每天只是上班报道,到点下班。改变困境有效的做法之一就是赋予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一定程度的专业权力与专业自由,如果能由实习生自主或由社区专职工作者引导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必定会提升其实习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即借助社会工作倡导的反思、增权来提升实习生专业实习的有效性。
实习生的专业实习能够更加系统与完整。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环节和流程来看,项目带入和非带入对专业实习系统化与完整化的区别大相径庭。项目带入能够从最开始的实习动员、实习准备,有效持续至实习社区介入、项目讨论和实施,直至最终的项目评估。实习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有效度都能够得以保障。自始至终,整个实习由一个甚至更多的项目关联起来,从实习内容来说,如社区参与的动员、社区环境治理等为主题的项目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课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整合至专业实习;从实习流程来看,策划、实施、评估一个或多个项目,可以让专业学生更好地锻炼专业技巧。
加强了实习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目前我国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已经较前些年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在国家政府推动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之后,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不断增强,但从社工助力社会建设、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角度看,专业认同和自信还是略显不足。提升社会认知度、专业认同和自信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目前我国仍存在社工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专业对口就业后流动较大的现状,这与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有紧密的关系。在社区实习,学生如果能够开展自主的专业活动,并在教师督导和社区专职督导的引导下完成整体项目的实施,就会改善他们对专业的认同,特别是当项目收到了良好效果和评价的时候,专业自信便会大幅提升。
有效弥补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性欠缺的不足。社区社会工作的行政性较强,有着“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困境,眼睛朝上看转变为眼睛向下看仍然有一定难度,社区的自治性、群众性,民众的有效参与度还是不能很好地实现,这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给社区安排的行政性事务过于繁重,二是社区及社区工作者本身的评价和流动机制是由政府来掌权,除此之外,社区工作的专业性有待提升。实习生进入社区实习点带入项目开展工作,除了能为社区繁重的行政性事务减轻一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促进社区工作的专业程度,专业化意味着科学化、系统化、完整化,意味着能够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从根本上改善社区状况,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社区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区照顾模式等理论知识,设计并实施相应的社区社工项目。
项目带入与实施的策略尝试
专业实习学生带入并实施项目是有效提升实习效率的关键,目前存在的很多专业实习问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根源,并不能够进行完美的实践。因此,可以利用以下几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尝试。
高校与实习社区在专业实习开展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专业实习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有效实习的前提保障。高校教师在制定实习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社区类型、社区特点,结合社区理论课程及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实习目的、实习主题、实习内容等方面的规划,并且应提供学生在社区实习开展专业项目的可能选题,在做实习动员等准备工作时进行指导,当然,这些工作必须在熟悉社区、与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展开,学生的专业想法与意愿也应当成为项目策划内容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如果社区及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提供学生专业实习必要的资料、解释,同时赋予相应的自由时间,那么学生进行社区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将会大大提高。
双边督导在实习中应为实习生“保驾护航”。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应当由两名督导共同进行实践指导,一方面高校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理论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指导,如社区的居民参与性较差,学生期望通过相应的项目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教师应当根据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法及其实践原则为学生提供项目计划方面的指导,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其反思并完善后续项目计划。而社区督导则是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区的现实情况、居民及其特点、社区资源的分布与多少等都为社区督导所熟知,专业学生在推广项目时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就会为实习锦上添花。当然,社区督导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社区工作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社区发展与高校专业建设应“共谋长远”。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时间仅为8周,看上去时间并不长,但是从长远来看,每届学生都会持续进入相应的实习点进行专业实习,因此,每一届实习生和后面的实习生在实习内容上会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延续性,在进行项目策划时,教师和社区督导应当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与深入性,这不仅是为学生实习提供科学的指导,更是为社区良好的建设与发展夯实基础。重复性与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顾,但督导仍应当树立在重复性基础上进行项目延续的理念,即工作模式、工作技巧与方法的重复,工作内容、工作主题上的延续。实习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实习社区也不仅是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操练的场地,它更是社区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共谋长远”应当成为社区与高校合作的共同目标。
实习生坚定专业信念,助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进程。从学生自身来讲,坚定专业信念、持续专业学习、增强专业自信和认同会为项目带入和策划添砖加瓦。从实际的操作来看,有以下策略值得尝试:第一,在策划项目前期,应当建立对项目服务人群的基本认识,学习同类项目不同机构的不同做法;多与所在社区居民打交道,记录其日常生活作息安排;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良好关系,多与社区分管负责人员进行沟通,熟悉社区原有的活动开展情况。同时,方法很重要,学生需要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二,从项目实施方法看,一方面是借鉴已有的平台和项目经验,利用网络、专家等进行资源和信息的发掘,从微小处入手,由简单易行开始,避免“高大上”;另一方面,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最初期的完全复制;第三,简单的社区活动并不是社区及学生开展专业实习的初衷,学生应当通过专业性、科学性提升社区服务和建设的质量,因此,项目实施的理论支持、项目受益方的需求评估、问题发现与解决、目标实现、效益评估等专业环节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