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分析

2017-10-23顾大明刘晓天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成效翻转课堂影响因素

顾大明++刘晓天

摘 要:文章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的相关数据,对高职学生的翻转课堂学习成效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高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其必要性与时代特征,处理好学生个体因素、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等影响因素,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学习成效;信息技术;影响因素

当前高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生源层次多样、教学与评价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为期两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班与传统班级相比,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都有较大的优势。翻转课堂教学班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高于省平均近30个百分点,计算机操作能力显著提升,全部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实操测试。

本文将着重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生学习成效开展研究,分析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1 概念与支撑理论

翻转课堂的定义并不统一,国内外多位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对其都进行了拓展。本文的翻转课堂广义上是指学习过程的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即课外进行知识传输,课内进行知识内化。狭义上是指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原本发生在课堂内的知识传输环节转到课外进行,课内由教师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小组协作、答疑等教学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升华。

学习经历是指在校期间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本文中是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过程。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经历主要分为良好的教学、清晰的目标、适当的压力、合理的评价、学习投入和学习环境等6个层面[1]。

学习成效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是学生学习产生的结果。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中发布自制或搜集到的教学资料(以微视频为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记录学习内容与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与认知,提升学习效果[2]。

2 高职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

为了证明在高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笔者实施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依据翻转课堂的学习经历的6个维度,对产生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班级(A班)和传统班级(B班)相比,整体来讲,A班的学习体验优于B班,两班在教与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后交流了解到,A班的同学在“良好的教学”方面评价较高,学生更容易被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所吸引。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时,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使其充分享受讨论与分析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每一位同学,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度不佳,学习热情不高。

翻转课堂的小组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也更受学生青睐,再加上很多具有现代气息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与学习氛围,易于激发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而传统教学固定、缺乏新意的布局与设备,很难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从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A班的学习方式更偏向于深层学习、探究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B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检索与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借助信息检索和互动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有效形成。

通过交流,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励他们学习,调动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促進其扩散思维发展,学会独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3 学习成效影响因素

影响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因素比较多,张安民[3]提出了一个信效度分析表,引入自我效能、教师行为、教材特性、认知易用性、认知有用性、学习态度、学习意图等变量,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意图越强烈,翻转课堂的学习成效就越好。笔者认为教学成效会受到了学生个人因素(自我效能)、教学情境(教师行为与教材特性)、学习环境感知与学习方式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对于高职生群体而言,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同时存在“他引性”和“自觉性”的影响因素。自觉性就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他引性是指教师行为与教材特性所主导的教学情境、与同学一起营造的学习环境等。

目前的高职生来源多样、层次多样,导致知识体系、接受能力、学习动力与目标等都有较大差异,翻转课堂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学生是否具有主观的学习和参与欲望,即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否强烈,是翻转课堂能否翻转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刚开始难以适应教师上课不讲新知识,主要依靠课前自主学习,经过几次翻转课堂实践,课后多看微视频、多思考,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提纲,自己归纳知识点,才慢慢适应。所以,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学习成效有一定的关联性,并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影响学习成效。

教师行为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时的教师引导、互动讨论、答疑解惑、成果评价等多个方面。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有着不一样的学习特性。他们有学习的期望,但能力不足;有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效果不好。所以,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引导必不可少,否则,高职生的求知欲将大大减弱,学习的目的性与方向性也不能有效保持。互动讨论和答疑解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课内知识内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对高职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合理的基于过程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认可和测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持续保持。教材特性包括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设计、教材呈现手段、微视频案例设计与呈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等。教材特性对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有较强的导向性,更多的同学习惯按照教材的引导逐步学习,教材的正确性、适用性和趣味性,对学习成效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行为和教材特性是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因子。

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将对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学习方式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两个方面。明确的学习动机、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使翻转课堂得到有效实施。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深层的,则其学习策略也极有可能是深层的,学习成效也会更好。反之,如果没有深层的内在学习动机,则学习成效一定不会产生多好的学习效果。科学合理的、深层的学习策略,是良好学习成效的必要条件。如果有深层的学习动机,但没有深层的学习策略,那么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成效。

4 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课下自主学习、课内互动讨论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非常高,这对高职生来说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实施课堂的翻转,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改进学习评价体系;(2)增加教与学的方法培训,提高自主学习效率;(3)整合、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强化碎片化资源建设;(4)分析复杂生源背景高职生学习特性,实施翻转课堂式混合教学。

从翻转课堂实施的结果来看,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从过程来看,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高职生被动学习一直存在,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养成,但动力不足,部分同学甚至抗拒学习,这与高职生的自我定位较低和缺乏成就感有关,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将重点在这一方面进行尝试。

[参考文献]

[1]桑宇霞.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大学生学习经历与学习效果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2]BROWN SD,LENT RW,LARKIN KC. Self-efficacy as a moderator of scholastic aptitude-academic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9(1):64-75.

[3]张安民.高职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影响机制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5):38-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成效翻转课堂影响因素
高校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成效关系分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