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2017-10-23常晓娇吴春华常广宁赵彩云刘静
常晓娇++吴春华++常广宁++赵彩云++刘静
摘 要 从香菇栽培方式及栽培管理方面阐述了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香菇产业发展状况浅析未来香菇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香菇;栽培方式;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4.003
香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的支柱产品,又名香菌、香信、香皮褶菌等。香菇的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香菇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2]。香菇在我国栽培范围广阔,几乎遍及全国,产量逐年上升。因此,不断提升香菇栽培技术,以达到提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应成为未来香菇栽培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 香菇栽培方式及管理
1.1 代料栽培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可用于香菇栽培的农副产物很多。代料栽培即以各种农副产物为主,适当添加辅料,制成培养基,从而代替传统原木或段木的栽培方法。目前代料栽培主要有脱袋斜置式栽培、不脱袋层架式栽培、脱袋作畦覆土栽培、半熟料与生料陆地栽培和周年生产等几种模式[3]。目前,用来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阔叶树木屑、部分针叶树木屑、刨花、棉籽壳、废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秆、玉米芯、麦草、高粱壳、花生壳以及谷壳等[4]。
香菇是低温变温结实型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温度效应非常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不良的影响,甚至死亡[5]。白天温度应保持在15 ℃以上,夜间温度下降至5 ℃左右,连续3~4 d,则可见菇蕾长出;菇蕾长出后,溫度应保持在15~20 ℃[6]。如遇冬季接种可采用深穴接种及热水催蕾以促进香菇在适宜温度下生长。有研究证明,通过深穴(较其他季节深1/3)接种,可促使香菇种块内菌丝体在较为恒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快速萌发,从而提高出菇率及产量[7-8]。在冬季采用热水浸筒法催蕾,可使菇筒的产量增加1倍[9-10]。
1.2 段木栽培
香菇的段木栽培,即利用一定长度的阔叶树段木进行人工接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各种树木所含的成分不同,木材的质地不同,常影响产菇的早晚、产菇的数量、质量及年限的长短[11],因此选取合适的树木及适合段木栽培的香菇菌种,是成功栽培的关键。选择树木时,以树龄为15~30年的为最适宜,菇木直径以5~20 cm为最佳,将菇木运到菇场后,要自然风干一段时间,使得菇木含水量控制在35~45 g/100 g,此时接种则最适宜菌丝发育[4],段木栽培通常选在2月至5月完成接种。
香菇段木栽培的水分管理是决定香菇质量和产量的最重要环节。目前生产中采取的水分管理办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水池浸泡补水,另一种是利用管道喷雾式补水[12],可根据菇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方案。在做好水分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保温和翻堆,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 ℃,2月底前接种的必须盖薄膜或针叶树枝保温,不能长期密封,以免发霉。每隔3~5 d进行通风,4月底到5月上旬气温开始上升,菇木上如盖薄膜保温的,应改用遮阳网。翻堆则是将菇木上下左右互相调换,接种后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高温期隔5~20 d进行一次[13]。
1.3 林地栽培
香菇的林地栽培主要是利用林下自然、冷凉、林木遮阴、昼夜温差大等条件,来提供香菇出菇的适宜环境,通常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落叶松等人工林[9]。选择适宜林地是香菇栽培成功的基础。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土壤、森林条件各异,导致对香菇生长有直接影响的林下遮阴、通风、温湿度、光照、氧气等栽培管理条件,以及适宜品种和原料基质选择等栽培技术的不同[14]。香菇林地栽培,实现了食用菌向其天然产地(森林)的回归,因投资小,管理简便,可将林下闲置土地变成获得高收益的场所[15-16]。
菌棒接种后,待菌种吃料半径达5~8 cm时开始翻堆,井字型摆放,发菌温度控制在25 ℃以下,并及时通风换气,以防堆内增温过高导致热伤和缺氧,再通过两三次倒堆增加氧气浓度,促进菌丝生长。当菌丝全部发满菌袋后,进行疏散,按照每堆5层每层3个摆成三角堆。适当升温并加强散射光照射,以促进转色。转色期间需早晚通风换气,转色完成后,早晚各用大水重喷一次,连续两三天,见袋内出现菇头时及时脱袋,洗掉黄水,接下来用微喷调节维持好温湿度,及时通风换气,每次出菇转潮管理与注水管理间歇10~15 d,其他管理方法同常规[9]。
1.4 田间栽培
香菇田间栽培的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远离污染的平川地块,以壤土、砂壤土或河淤土为好。一般种植时间选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则入伏前可出1到2茬菇。下地料以阔叶硬杂木屑为主(75%),配以麦麸8%、稻糠12%、石膏1.5%、玉米面3.5%、多菌灵0.1%[17]。将下地料经高温灭菌后,冷却至常温即可掰成小块进行播种,播种前,畦床须用石灰消毒。
播种40 d左右即进入转色期,需加强通风,且避免风直接吹到菇棒,喷水后也要及时通风0.5~1 h[18],当转色期结束后,菌丝由营养生长开始向生殖生长转化,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膨大形成菇蕾,而后进一步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成为成熟的香菇子实体。刚出的菇多在畦床两侧,待菌盖长到鸡蛋黄大小时,将地膜卷到畦床两侧,塞到料下,此时需加强遮阴,及时排除料面积水。
2 香菇栽培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香菇栽培技术在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香菇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原料,但要保证香菇产业的持续发展,增加科研的投入,开拓香菇市场显得更加重要。近十多年来,我国香菇的产量迅速提高,但香菇产品的开发却相当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香菇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198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香菇生产大国,数量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今后制约香菇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及质量的持续提升,如能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和最合适的地点将质量最优的产品进入市场,将使菇农得到最大收益。因此,需在不断摸索提升栽培技术的同时,侧重于适合深加的品种的高产技术的研究拓展,将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于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endprint
参考文献
[1]李月梅.香菇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J].食品科学,2005(7):261-266.
[2]张树庭,陈明杰.香菇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食用菌,2003(1):2-4.
[3]蔡衍山,黄秀治.香菇不同栽培模式的特点和组合应用[J].中国食用菌,2001(3):11-12.
[4]张锋.香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2):28-30,40.
[5]刘春如.香菇的分布概况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林副特产,2001(4):32-33.
[6]刘振国.北方香菇栽培技术[J].河北供销与科技,1997(11):63-64.
[7]杨彬.钢架水帘设施大棚栽培香菇技术[J].食用菌,2015(1):40-41.
[8]陈大勇.稻田香菇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5(1):86,85.
[9]邬昕彤,吴兵,王孔海,等.抚顺地区林地香菇栽培技術[J].辽宁林业科技,2014(2):84-85.
[10]唐君章.袋料香菇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102-103.
[11]张飞翔.香菇段木栽培技术[J].山区开发,1996(1):50-51.
[12]田建新.北方段木栽培香菇高产技术[J].食用菌,2000
(6):31.
[13]任明静.香菇段木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5(6):49.
[14]张梅春,郭晓科,张明磊.辽宁东部林下香菇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6(6):106-108,111.
[15]周广田,王运杰.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0(8):18.
[16]刘瑞梅,宗海明,杨春华,等.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1(9):59-60.
[17]徐连堂,田文彬,张庆岭.田间香菇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9(2):67-68.
[18]刘剑华,肖健,李海东,等.果树采摘园间作香菇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9(1):41-42.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