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环境下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数字博物馆的创新应用

2017-10-23沈迪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8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数字

◎沈迪莎

数字媒体环境下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数字博物馆的创新应用

◎沈迪莎

在数字化普遍应用下的当今世界,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交互技术为数字博物馆APP的设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公众更便捷的进行交互,利用VR等先进技术来增强现实空间感,体验感来提升人们的理解力,使“随身博物馆”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在数字博物馆创建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交互性融汇到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的新的数字博物馆APP。创新设计是传统博物馆走向现代化且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数字媒体在其中充当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如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使用APP交互艺术中产生融合与共鸣,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功能技术、瓶颈及发展

数字博物馆是“母体博物馆”的技术化革新——“交互式3D模型”。数字博物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把枯燥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模型,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我将实体传统博物馆比作“母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神奇的特殊的孩子“红孩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数字博物馆,实则是技术化革新,将整个博物馆环境制成3D模型,参观者能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种藏品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数据库检索可以查阅馆内各类藏品的统计信息。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共享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交互化﹑信息展示智能化多样化以及信息传递跨时空的特点。使公众能突破时空局限,有绝对的自主权,同时情景再现藏品的古往今来,能够从历史中来再回到历史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来了解一件藏品的价值。

数字博物馆“巧夺天工”般功能技术。在我所了解的领域范围之内我浅显地总结了6大数字博物馆的功能和具体举例来阐述5大应用技术。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功能技术,我想“巧夺天工”一词形容再合适不过。

首先,从功能角度我罗列出6个,以下是:1.数字博物馆将是母体博物馆的一扇智能门,母体博物馆的丰富资讯可以通过这扇智能门传递出去,而公众的实际需求可以反馈回智能门,增强了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密切了与社会公众的联系,通过传递—接收—反馈—传递,做到了“以人为本”和传递内容的客观丰富真实有效。2.数字博物馆又具有魔法似的,独具魅力,吸引着许多潜在公众进入数字博物馆各种APP体验虚拟迷人的震撼的场景,从而促使他们进入真实的母体博物馆,成为母体博物馆真实的观众。数字博物馆运用趣味横生的三维立体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实际公众和潜在公众从感兴趣直到主动接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一整个过程,数字博物馆在其中就像是媒人一样,促成了社会公众和博物馆之间的姻缘,这也是数字博物馆的一个发源本心的一个实质性功能,不是一个人在接触了解博物馆,最初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来接触了解加入到博物馆体验中。我认为数字博物馆做到了“发散”与“衍生”,这是功能的体现也是动作发出的归宿。3.数字博物馆以“宣传媒介”或是“公关”形象示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数字博物馆突破了时空局限,使社会公众有了绝对自主权,或了解某个博物馆的历史,或欣赏某个博物馆的著名珍藏,或参加一次虚拟探险,或参与某个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数字博物馆提供的广阔视野和对博物馆文化生动﹑深度的阐释,加深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了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从而也赢得了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和支持。当提到博物馆的时候社会公众第一反应会是数字博物馆的任意APP或是某位专家在互联网上讲授的一门博物馆学问很感兴趣,就像是形象代言人一样。4.数字博物馆又是一个智库,分为交互式远程教学和单程式教学。交互式远程教学指的是在既定的时间邀请某一专家针对某一知识学者间进行探讨,而单程式教学指的是配合高校教育,将博物馆丰富的典藏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供下载反复观看学习。5.数字博物馆的引入,促进了各种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大大提高了对藏品账务和许多业务资料保存处理的效率,从而一定程度避免了母体博物馆在资料流失,查找藏品信息等管理上的缺失。通过既定程序设计,自动化选项操作,来便利社会公众的体验。

五大应用技术,如下分别是:1.三维影像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三维﹑视频为一体,建立虚拟博物馆,实现多媒体藏品管理发布平台。2.虚拟现实(VR)技术,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整个博物馆﹑遗迹﹑文物三维成像,360度观看虚拟文物实景。3.照片缝合系统可以按顺序拍摄一系列照片,系统无缝缝合巨幅画面。如敦煌已采用数码成像技术,再现洞窟中的壁画。4.超高精度扫描系统,应用在纺织藏品5.3D自动成像系统,3D自动成像系统能够将文物拍摄并合成出360度动画效果,让体验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观看古董文物。

其中,我将对VR技术的运用作出详细阐述,我也对VR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发展前景看好。VR技术的神奇力量能让时间定格,让空间交会,故宫博物馆就一度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首都博物馆在妇好墓的展览中提供了11个VR虚拟体验眼镜,让观众的观展更加有趣,同时故宫博物馆创建许多有关故宫博物馆的APP,运用VR技术360度使用户在手机上就能360度全方位观看。在2016年5月27日上午,延安“互联网+精准扶贫”百度百科VR数字博物馆捐赠仪式在延安科技馆举行。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是目前互联网最大的博物馆平台,利用较先进的VR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录音解说﹑立体FLASH﹑虚拟漫游﹑高空俯瞰等多种方式,通过“VR眼镜”和“全景博物馆”结合,极大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当然VR技术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数字化技术辅以VR技术共同服务于博物馆。我认为在未来生活会衍生出“家庭式数字博物馆”,在深入到社会各处的同时更深入到家家户户。还会在教育领域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课程设置中加入“数字博物馆”课程,教材将会是虚拟的,当然实体书本也将经特殊处理,呈现3D立体效果,手指3D触摸藏品等更多资讯将会产生虚拟空间,身临其境。

数字博物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遇到的瓶颈——“短板效应”。数字博物馆起步时间晚,需要非常广阔且日趋增长的需求。新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初步认知也是粗浅的,所以会导致发展不平衡,遇到瓶颈。美国管理学家提到过“短板效应”,要求我们在发展数字博物馆中抓主要矛盾,同时抓住解决瓶颈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更好的发展。数字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文博系统业内的“观念”制约,观念制约行动,没有看到数字博物馆对于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忽略基础的数字典藏而只在意新鲜的虚拟展示。所以作为文博系统业内人需要更新自己和团队的观念,要知道典藏品势博物馆的心脏,传统人工处理典藏品是具有局限性的,所以要循序渐进,主动来更新技术,提升博物馆管理效率。

数字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寻求开放创新发展——共享﹑“人人”。数字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未来的数字博物馆必将更加开放,从而更具活力。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必将超越母体博物馆的围墙,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潮流之中,来自各方面有识的力量都能参加到其中,发挥作用。且将更具知识化的形象,智能地提供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信息,充当社会教育的主要力量,成为公共服务角色的中心。

数字博物馆必将采用更丰富﹑更廉价的展示手段,寓传承文明于轻松娱乐之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美国博物馆专家古德(G.B.Goode)有句名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这句话一直被西方博物馆界奉为至理名言,同样适合中国博物馆界。受教育理念的影响,我认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理念应该从传统的“藏品中心”转化为“观众中心”,从以保管和研究为主转向以展示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主,发展主体转向至“人”,即用户,传播模式应为双向或是多向共同发展,将来会涌现更多的“人人”的博物馆。

以“台北故宫博物馆”为例探究数字媒体环境下交互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如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让更多人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工程师通过一个技术平台,为观众创造一个虚拟的互动体验空间。交互活动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指引访问者(用户)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除了被运用到许商业领域(VR游戏产业等)之外,也被运用到文化领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台北故宫博物馆秉持着“形塑典藏新活力﹑创造故宫新价值”的管理理念,将其的创新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移动交互艺术。由于传统的PC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络的方式受限于媒介方式,所以移动化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趋势,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电子设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移动新媒体是一种将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结合的技术,使用户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自由收集和发送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创新与进步,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APP”就是应运而生的移动平台应用软件。移动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

“台北故宫博物馆”即“故宫常设展NPMInSight”手机客户端。这款APP纵览了故宫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的千年历史典藏,包括故宫常设展内陶瓷﹑玉器﹑铜器﹑珍玩﹑图书﹑文献等八大主题类别精选文物。收录了很多珍贵照片和高清镜头下放大了展示的国宝,超级惊艳,让没有机会实地观赏的网友在家也能浏览珍宝,为国人乃至世人所叹服。APP的开机动画是故宫博物镇馆之宝翡翠白菜,该APP整体界面设计符合台湾粗线条设计,界面虽然表象显得过时,但极具特色。比如软件将馆藏品以年代为轴铺设开来,滑动屏幕就可以随着时间流逝感受千百年历史长河留下的闪光点滴。

移动媒体在未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移动交互兼具视觉感知和触觉感知,作为观众的反应模式,与用户之间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的互动,它激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移动新媒体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承时机。也就是说当APP设计师在设计互动游戏时也要把握游戏设计分寸,不能将馆藏品过度娱乐化﹑夸张化而失去馆藏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针对不同用户群都不能简单地将博物馆APP作为一个游戏软件,应该抱着在游戏中发掘兴趣和对历史油然而生的敬意和探索感悟的心态,因为公众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绝对不能忽略文化的传播形式对公众的影响。

交互艺术的发展与反思。交互艺术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接受享受文化的权力和艺术实践空间。在传统和现实结合的形式中,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及网络环境的完美统一,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风貌。当然,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和核心价值的提取,积极寻找新的传播方式﹑新的空间与新的展示方式,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使其传承下去。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有句话:“技术并非强奸视觉的武器,故事才是诱发消费欲望的唯一动力。”所以数字博物馆乃至未来博物馆的更多创新形式的发展,都要首先将博物馆本身的“故事”叙述的够吸引人,需要所有的文博人共同的在管理上,学术上,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参与度的提升聚集,优化文博系统内部,实现文博系统的转型升级,形变而心不变,技术是包装,深入人心的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这个创新媒介来达到公众与博物馆的沟通联系,产生“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多重交互,在历史中沉淀而看到现在,感悟此刻再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而学会自知,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博物馆是起点,再走近博物馆是过程,再精一点是兴趣,再加一点技术,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与情怀的归宿。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数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