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庭院景观中山水文化的应用方式探究

2017-10-22刘庆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庭院

刘庆如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庭院景观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格调也日益重视。然而,一些设计师在庭院景观设计时只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忽视了文化内涵,使得庭院缺失了生命力。在山水文化指引下的“山水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对庭院景观的实地考察,分析出我国现代庭院景观存在的问题,探究出山水文化应用在庭院中的方式,文章从形、意、静三个方向具体阐述,结合生态化设计实现文化与景观的密切融合,使之能够对现代庭院景观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作用,从而为中国庭院景观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同时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庭院景观;庭院;山水文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62-01

长久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庭院情结,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急速推进,土地利用不合理,绿地减少,人口过分拥挤,使得人与自然逐渐分离,在现代高楼密集的城市环境中,拥有一处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庭院空间更是大多数人的期望。然而,一些设计师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将各类元素无理由拼凑,使之缺失美感,更缺失了促之发展的文化根基,让原本可以提供人们休憩放松的场所,变成了一个元素的堆积场,丢失了独特的作用。

一、庭院景观现状中文化的缺失

庭院是生活方式的载体,是室内生活向外部空间的拓展和延续,是由建筑立面或外墙等构筑物围合起来的一个院落空间。庭院景观是基于庭院这个空间形态,利用并改造天然地貌或人为的开辟山水,把具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的构成要素,通过艺术和技术手段,将其具有的美感和文化意境体现出来,从而构成的一个可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生态环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庭院景观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以文化缺失为主。一些设计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贪大喜多,用拼凑的方式将各类元素不断填满空间,这样不仅不能丰富庭院景观的层次,也没有整体格局,更损害了庭院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性不断下降,逐渐演化成一片搁置的虚景空间。

归根结底,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文化根基的缺失,首先设计者没有基于地域文化去思考,所选用的植物和材料没有本土特色;其次,设计者也没有考虑庭院景观的背景文化,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意识到文化的巨大作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位庭院景观的发展方向,若想让其健康向上的发展,就要认真的探索文化的表达方式,让一切事物有理有源,根基稳固才会枝繁叶茂。

二、山水文化与庭院景观的历史嬗变

文明发展初期,山水在人们心中是天地的象征,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开始祭祀山川,祈求丰衣足食,因此以天地为中心的自然崇拜便成了山水文化形成的开端。庭院的雏形也由此展开,但最初还不是庭院,只是将土地围合起来,供统治者祭祀或狩猎使用。

春秋时期,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他将山水人格化,用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的精神契合,自此,山水比德的哲理便激发了人们对山水的向往与尊重。自秦汉以来,“神化”山水又以“蓬莱三仙”为代表,“一池三岛”的山水景观便是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思绪的寄托。至汉代,中国传入佛教,产生道教,朱熹曾用流水的意象来解读“道”之本质:“如水之流而不息,便见得道体之自然”,道家所言自然并非直意中的自然,而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主体心灵的追求。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把名山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并借助于自然环境来推行教义,这使得该时期的山水文化意识得以扩张,为后期庭院的发展注入了山水气息。

魏晋时期,国土的战乱与纷争给社会和人们带去了沉重的灾难,士人们在精神和仕途上也同样遭受了冷落,这使得他们开始追求远离尘嚣的环境,以求得心灵的慰藉,对山水的审美追求便逐渐形成。隐居山林,建设山水别院大大促进了山水意识对庭院建设的进一步渗透,加之这一时期文人雅士的山水文学和山水画作都使山水文化意识慢慢成为共识。由此,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反而促动了我国山水文化和庭院景观的发展,崇尚山水也成为了魏晋时期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清末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山水文化增添了全新的内涵。人们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名山大川,对自然景观展开理论的剖析,地质学、地貌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相继出现。

当今社会,山水文化的应用价值更是不容小觑,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的庭院设计巧妙运用了山水语汇,将石景用现代独特的片状花岗岩表达出来,做以假山的形态,借水面绘制山石倒影,与当地水乡特色密切结合,以“用墙作纸,以石为绘”的手法营造出了独具一格的山水画意境。

三、山水文化的应用探索

(一)“形”:山水画卷

“形”即形态、形体、形状,是指将自然山水的外形提取并简化后应用于庭院景观中,或层峦叠嶂或绵延起伏,或波涛汹涌或小桥流水,形成一幅山水灵动的秀美画卷。这种“形”将具体运用到庭院的界面设计中,如地面可选用鹅卵石拼接成自然山水的纹路,或以草皮、砂土为主,寻求抽象的感受;如立面(围墙、大门、栅栏等)可运用木头、竹子、玻璃或植物按自然景观的状态以高低错落的排序方式打破原有边界,追求无束缚的自然;如顶面可通过大树乘凉的道理,用植物藤蔓或自然木板或玻璃顶替代原有水泥,把自然和天空还给庭院。

(二)“意”:山水佳作

山水意境是庭院景观营造的重点,诗情画意是庭院景观追求的方向,有句古话说“诗言志”,学习诗词歌赋可以提高人的涵养,那引用经文典句也可以提升庭院景观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叠石造山与仿生水景相结合的造园手法提升庭院空间的意境,用字词为小品命名,使其融入文人墨客的思想,让文脉在庭院景观中得以延续。

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水的崇拜就以诗词的形式反映出来,如《诗经》中以歌颂山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颂扬人们崇高的德行;在汉·曹操《短歌行》中也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宽广胸怀。我们可以从这些佳作中取字凝词,为现代庭院景观注入文学魅力。

(三)“静”:山水清音

庭院是一个为人们提供休憩静心的空间,要有一定的私密性,根据不同的用途,在构筑物上可选取凉亭、拱门、花架、小桥或座椅等。围栏设置上可以选择具有山水形态走势的隔扇,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清音静心的环境,使人们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个放松精神的场所。但庭院中的“静”也并非是没有任何声音的“安静”或“寂静”,而是一个可以达到“心静”的空间,用庭院中的潺潺溪流声、阵阵鸟鸣声和翩翩树叶声来代替城市中那些鸣笛声、机器声和话语声,让山水的清音环绕在你我的耳畔,让人们沉浸在庭院的山水之中。

四、结语

泱泱山水文化虽源于古时的山水崇拜,但如今早已超脱自然山水的本身,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庭院景观的设计可以从形、意、静等方面融入山水文化,让山水与庭院之间达到交融。

山因水而沉稳,水因山而生动;庭院因山水而有生命,山水因庭院而有寄托。庭院景观设计应当借助博大精深的山水文化,在优化外在形态,突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传承与空间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曾冉.江南私家园林对现代庭院设计的启迪[J].现代园艺,2015(04).

[3]许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山水城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06).

[4]陈明松.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J].中国园林,2009(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庭院
周兰珍
[美国]詹姆斯·惠斯勒《庭院和运河》局部
我国庭院果树栽培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来庵有一个院子
庭院
那一方天地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三千院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