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现代网络文学理论

2017-10-22乔钰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网络文学创新

乔钰茗

摘 要: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文学的存在形态也由书面向电脑网络转变,其传播媒介由单纯的语言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变,欣赏过程由书面欣赏向机读化欣赏转变。网络文学在流通方式上的闪捷化、功用方面的自娱性、价值取向的虚拟性等,也都呼唤着文学理论研究进行深刻的变革。文学理论研究必须在概念范畴、理论观点、思想体系等方面渐次更新,由理论创新达成理论创新体系。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15-01

一、前言

网络文学是一种利用电脑创作并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高新科技介入文学艺术领域的产物,是由网民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表达方式在网上发布的文学作品,一般没有最终版本,由原始版本与其后的回应和更新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主要供网民在线浏览、赏鉴和参与。网络文学被称为“文学”,就说明它具备文学的特质: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既是一种浸透着情感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以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为根本标志,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和精神文化享受,也是鉴赏主体和客体进行心灵对话的双向交流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网民的文学欣赏水平必将日益提高,网络文学作品也必将从粗糙走向精致,在消解传统经典的同时建构自己的经典,进而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文学理论研究者应当立足现实,超越传统,以积极应战的心态更新理论视野,引领文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二、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

1.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变化 。从创作方面来讲,传统文学作品是由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比较明确的作家来完成的。而网络文学则是由钟情于网上漫游的网民来完成,有些作品甚至没有确定的作者,可以是某个匿名或化名的“网虫”的率性而为,也可能是由许多彼此并不相识的网上冲浪者共同完成。其创作动机的超功利性、创作心态的自由性和创作身份的平民化,使网络文学有可能真正成为公众的、张扬个性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得到的也许仅仅是文学表达的话语权,这些无名者的键盘正在尝试着把往昔作家头顶上神圣的光环慢慢地击碎。

2.文学的创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网络文学带来了文学创作方式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机代笔,过去艰苦的“爬格子”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或手写输入;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方式全方位、多途径地予以立体化展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出“视窗中的視窗”、“文本间的文本”,以形成网络文学的复合文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设计文学创作软件,以实现程序创作;开发专门用于文学创作的电脑。

3.文学的存在形态由书面向电脑网络转变 。网上视频等音像视听艺术以其快捷、直观、休闲乃至媚俗的方式迎合受众,不断挤占以文本阅读为基本特点的传统文学欣赏的空间,使语言艺术受到音像艺术的排挤,纯文学作品日益边缘化。图像和声音加入到文本中以后,文学就不单纯是由文字组成的了,而成了多媒体艺术,文学的存在形态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文学和影视作品产生了融合,这是一种涅粲,它表明网络中的文学和艺术趋于同一。

4.文学的传播媒介由单纯的语言媒介向多元媒介转变 。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传媒,把文字阅读与音乐、图片、视频等视听观赏结合起来,不仅拓宽了欣赏者的选择渠道,而且改变了许多人的欣赏习惯,甚至培养了日渐庞大的“网民”队伍,使得传统文学欣赏的局限性渐渐凸现出来。网络文学欣赏可以是多感觉通道的全方位接纳,远比传统文学单纯的文字阅读来得直观、过瘾和爽快。

5.文学欣赏的过程由书面欣赏向机读化欣赏转变 。网络文学欣赏是在互联网上相互沟通的机读化欣赏。和传统的书面文学欣赏比较起来,网络文学欣赏具有字号可调、图文并茂、易于检索、信息实时更新等特点。先进的机读软件还可以选择语种、自动翻译、由电脑朗读、用耳机助听,甚至用电子工业笔在页边作注等,这都是书面文学欣赏所望尘莫及的。并且,网络文学还出现了交互欣赏的全新方式:一是欣赏者与创作者交流,如向作者提出对作品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欣赏者与作品中人物交流,如把小说中的人物做成多媒体文本放进视窗界面,欣赏者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走进去与之对话:三是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如读者彼此就某作品交换意见、进行讨论等。可见,网络文学欣赏过程比传统的书面文学欣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三、结语

事实上,除了上述变化以外,网络文学在流通方式上的闪捷化,在功能作用方面的自娱性,在价值取向上的虚拟性等,也在呼唤着文学理论研究进行深刻的变革――也许是一次理论范畴的“换血”,也许是理论概念的“颠覆”或理论体系的重整,不管怎么说,传统文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已经成为需要重新审视和着力研究的全新课题。高科技对人类文学行为的全方位覆盖不应成为科技对人文的颠覆,或技术对艺术的排挤,而应成为文学发展的新机遇和理论变革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网络文学创新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追忆黄药眠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