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共育的作用

2017-10-21戴小涵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园习惯小学生

戴小涵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是以游戏和各方面能力培养为主,小学教育是以正规课业和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不同需要幼儿身心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任务的实现单靠幼儿园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一、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入学做好时间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有差异。如幼儿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较宽松,一般在7:30—8:30之间;小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教学活动时间25—30分钟左右,小学一节课时间是40分钟左右;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小学生不住校,午睡时间相对无法固定等,这些会给幼儿、家长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在家园沟通的基础上,从调整作息时间入手做好入学准备。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大班下学期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家长配合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让幼儿逐渐形成了早睡早起按时入园的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午睡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午睡时间一般在2小时,大班下学前适当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由2小时调整为1.5小时,孩子午睡时间减少,午睡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二、调整学习方式,为幼儿入学培养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幼儿在园期间,教师为幼儿制定了较严格的规范,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加大对家长的影响、指导和督促,通过家长沙龙、家长值日、亲子竞赛等活动,让家园教育走在同一轨道上。如幼儿在家要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做事一心一意的习惯、爱提问的习惯、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的习惯等等。有些家长对幼儿园布置的任务不当回事,认为入小学自然会好。殊不知,一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所以在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指导,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入学做能力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模式差别较大,如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方式为主,突出兴趣培养,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活泼宽松,学校教育相形之下要严肃紧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初入小学会感到紧张不适应,甚至有的会产生厌倦感、疲劳感,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中家园共同协作加强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1、培养幼儿的适应新生活能力。现在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来自父母的疼爱,老人和亲戚的各种关爱,让孩子很多时候处于过度保护状态。幼儿园里教师的视线也总是追隨孩子,在幼儿发生危险之前先排除隐患,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这种保护往往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进入小学,课间休息、课外活动是孩子自主支配时间,如不提前给幼儿以培养自我独立能力,幼儿会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系列活动,让幼儿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座谈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了解上学的目的,知道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问题,让幼儿对上小学充满好奇、憧憬。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小学标志着幼儿独立生活的开始,已经不能如在幼儿园、在家一样,碰到问题、碰到纠纷就找老师、父母解决,要学习自己去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家园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幼儿走进超市、银行、展览馆、书店等公众场合,设置场景,让幼儿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法。日常教育中引导孩子多观察多发问,碰到问题引导孩子从先想想有什么方法解决?有几种解决方法?哪种方法最好?想不出来可以请小伙伴们帮忙解决。经常反复的练习,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起来。

3、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如养成在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的习惯;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在楼梯的左右两边分别贴上了下楼和上楼的小脚印;养成进区角游戏时“读规则”的习惯,在每个区角的入口贴上游戏规则,违反规则就会受相应的“处罚”等。

家长在配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同时,加强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开展了“我是一名小学生”活动,让幼儿每天如同小学生一样背着书包来园,每天有书写练习、有整理文具比赛、有列队训练,离园前有记作业的任务和晚上回家完成作业的任务,如明天有美工课,请孩子们回家找长方体、正方体等各种形状的盒子五样;再如回家画一幅“我的家”等,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教师对孩子每天完成的情况进行讲评奖励,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需要家园携手,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调整好心态、情绪,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作者单位: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希望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家园习惯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梦中家园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温馨家园
我是小学生
“无忧家园”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