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色彩在我的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2017-10-21吕俊腾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色彩

吕俊腾

摘要:本文结合我的创作《“选错了·缠绵”》从色彩与造型,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装饰性作用等方面,论述了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完整有效的运用好彩绘装饰语言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功与失败,本文试图结合自己的雕塑创作而展开对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思考。

关键词:雕塑创作;彩绘装饰;色彩;表面机理

雕塑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对所运用的材质有了相对较高的把控,对材料可能呈现出的肌理、色彩也有较深入的理解。现当代雕塑创作中,随着化工材质的介入,以及艺术思考、情感、观念表达的衍化。在当今的雕塑创作中,无论什么材质的选择其色彩运用的也越来越广泛。

一、色彩与造型

在当今的雕塑创作中,雕塑作品中有很多色彩的运用,雕塑本身作为三维空间中的实体存在,有时颜色对它来说会成为亮点,有些则会成为累赘。自古普遍认为在雕塑领域中色彩是为了雕塑造型服务的。雕塑是依赖于体积形体而存在的造型艺术,色彩与雕塑的造型之間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都是以强调雕塑本身的形体为主要的创作因素,大多采用单一色彩材质以更好的衬托雕塑的形体与轮廓彰显其自身的体量感和韵律感。

“雕塑的确从一开始就有了一种对颜色的不坚定的要求,但是其中的色彩因素总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管理,没有色调的融合和变化,从来不允许超出真实性的限制。”①雕塑创作中,形体、材质、色彩是实现作品完整呈现的重要因素。与平面的绘画艺术不同,雕塑作为空间艺术更加强调对空间形体和材料的思考。而随着雕塑创作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彩绘装饰语言(笔触、肌理、色彩)在雕塑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非着色雕塑在艺术家创作之初便做出了预设,这种预设涵盖了对所用材料表面肌理及颜色)。表面着色在通长意义上被看做是雕塑真正完成前的最后一步。

我个人认为雕塑创作时,对一些作品最终效果的预设,必须包含对作品表面肌理和色彩做出设想。也只有这样才可能通过色彩的有效运用来达到加强作品的完整性传达。

二、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装饰性作用

中国传统泥塑艺术中对色彩的运用是广泛的,从彩陶时期开始绘塑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到两者都成熟之后仍然“塑形绘制”,中国的传统泥塑自古就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在泥塑的基础上加入彩绘装饰能够有效提高雕塑表现力,例如增强体积感、拉伸空间、突出形象等等。 秦朝兵马俑作为中国塑像的高峰,对色彩的运用更是严谨。我认为在陶制品兵马俑上彩绘的目的是高度还原士兵着装,表现出士兵气质面貌,以达到它陪葬、守墓的作用。此时色彩的运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还原、再现客观事实,进而达到创作与客观事实高度相似的目的。这一目的也一直影响着后代泥塑创作,例如后期寺庙泥塑(灵岩寺、双林寺)随着世俗化的发展倾向,往往将现实生活中的人融入到宗教创作中,创作出很多拟人化宗教人物。从事绘画的多为处在社会中上层的文人士大夫,而泥塑多为民间工匠从事。在为实现现实传达、精神传达的目的之下,彩绘与塑造的形体结合之后,达到了艺术创作的目的。而雕塑本身的价值并没有被完全的重视起来,雕塑也没有真正发展为一种专门强调空间的独立艺术。所以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延续着“绘塑”的密切结合。

现当代雕塑创作中色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进入现当代艺术创作之后,各种艺术流派风起云涌。立体主义、结构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超级写实主义……众多流派互相影响。并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雕塑创作实现了手段的多元化、材料的多样化。彩绘装饰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且越来越为严谨。可将雕塑中色彩的运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还原塑造客体固有色的色彩运用。尤其以制造极限逼真、还原客观自然物的超级写实主义的出现,色彩还原也成了其创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推动了雕塑着色技术以及雕塑表面肌理(与雕塑作品自身相比,其呈现相对的平面性,这一点与绘画语言中的笔触相似)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客观物体自身的颜色成了雕塑着色时的参照依据。如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家杜安·汉森、约翰·德安德列等。将雕塑着色推向了极致。另一类是艺术家主观性的色彩运用。波普艺术中的雕塑创作可看做是这一类的代表。其更加强调视觉效果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从整体的艺术思想和表现上与之前的现代主义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色彩的运用上也进行了极大的推动。

三、色彩与我的作品选择

首先说明我的毕业创作为何用两头变型的石头狮子形体。石头狮子是中国传统中的一种瑞兽形象,正是因为它是传统形象我故而要挑战自己重新结构它赋予它新的情感与表达进而完全主观化的创作,夸张石狮子的肢体与面部表情赋予它拟人化的形象打破常规改变石狮子应有的形态、肌理、颜色。

在制作雕塑过程中,经历过选择材料的纠结,在金属铁丝网、泡沫、树脂材料前纠结很久,这其中的因素是,材料是否结实,材料是否有型,材料是否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新的灵感进行变动再造处理。然而最终决定用泥巴来塑造形体毕竟这个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可调可控可加可减。对于泥塑表面肌理塑造我并没有做的很光滑而是有舍有得找高点填充泥巴追求自然塑痕。本次泥稿制作唯一失误的便是忽略细节, 在泥稿制作中抛弃了传统石头狮子身上所存在的纹饰与细节这一点也是在创作途中令我所遗憾的。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能够进一步将细节进行更深入的刻画。

表面借以棉花的雪白色彩感觉和棉花烧焦后遗留的焦灼感,用这两种颜色表达我对出传统事物在当下生存现状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约瑟夫·曼卡、帕特里克·巴德、萨拉·科斯特罗编著,何清新、赵克、闫爱华、 胡文芳、金又琳、张燕根、申雪凤、申嘉龙译:《大师雕塑1000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自然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