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017-10-21冯强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道德学校教育

冯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日渐形成,社会进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勇于探索,在理想,道德等方面有新的追求,改革赋予小学生德育新的内容,注入新的生机。

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新旧体系交替,西方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以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非道德现象也给学校德育带来消极影响,使新形式下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许多不利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一、巧设问题,层层引发

小学生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道德概念很难理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把道德认识与一定情景相联系,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在引导学生明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看图,精心设计问题,逐层引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1)设计者是怎样教孩子画圆的 (2)你是怎样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人生是不是也像一个圆呢,引发学生思考 (3)我们是不是也要像圆那样做一个圆圆美美的人呢?通过学生自己讨论,从而理解"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圆(完)美"的道理。

二、巧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生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或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整个过程,从而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的道理。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

三、重视引导,知行统一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道德认识只有在支配行为,评价行为时,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点引导学生,目的在于促进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亲自参加行为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学《劳动光荣》时,重点是联系课文突出学习目的,在学生明白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德行为后,教师及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联系个人实际对自己进行评价。介绍典型,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是光荣的,懒惰是可耻的,是不可学的。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面对现实,从正反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二是教师要善于讲明自己的观点,认识以及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三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可行的行为要求,督促学生的日常行为。如在教学生辛勤的园丁时,教师应从正面列举事例,说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不知疲倦的工作,无私的耗费着自己的心血;教师的工作光荣而辛苦,任重而道远。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明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所有的人一样,亦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教育学生要正确,全面的看待教师,是学生懂得帮助老师改正缺点也是尊师的表现。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可信度,是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教师,自觉的去感谢教师,尊重教师,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五、设置作业,提高能力

由于思品课是一课一个观点,每课教学任务都要当堂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时,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要思想观点,理解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各方面入手

(1)从人生观、价值观入手 “栽树栽根,育人育心”。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智能和个性发展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但青年初期只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它还不成熟,需要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进一步加强锤炼。因此,我们学校应该更多地关爱学生的成长,正面引导,防微杜渐。比如,向学生进行学法、懂法,守法的引导,将预防和惩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心灵上筑起一道预防犯罪的有力屏障。

(2)从学校教育入手

学校教育对人类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当前四化建设和未来的需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探索科学育人的途径,使学校的教育改革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社会和家庭教育入手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必须取得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在社會和家庭里有积极的因素,也可能有消极的因素,如果学校教育是一套,社会和家庭是另一套,它们互相矛盾,互相抵消,这样教育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使学校教育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使学生处处受到积极的良好的统一影响。比如,当今社会不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就应加大力度对学校及周边的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网吧、电子游戏室、社会青年到学校骚扰、盗窃等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毫不手软地进行整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健康入手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各种情况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持续的心理状态。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人生观等诸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 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已相当严重,呈现出犯罪人群低龄化、作案手断成人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等特点。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如何更健康的生活服务,着眼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教会他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针对少年自私的弱点,可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维护集体的荣誉的意识,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集体做好事。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是核心,所以,我们在各科教学中应适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坚持常抓不懈。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法王寺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道德学校教育
跟踪导练(五)(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道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道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