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0-21简学琴
简学琴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学在小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数学是一门理性学科,促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小学数学在学生一生学习中的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接下来我就个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让大部分学生头疼的科目,尤其是小学生,很多同学对数学可谓是“敬而远之”。其实,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从自身着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跳出定势思维的怪圈,让学生学习数学更轻松。同时,由于新课改的实施,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小学数学特点入手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广泛性。它也是一种能澄清混淆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语言,能让我们把世界上混杂的局面翻译成可以去管理的方式。简单来说,数学就是数的理论,高深一点就是,数学是数的哲学。沉浸在数学世界里不断探索寻求,能净化升华我们的思维到至纯至净的层面。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敲门砖,就是这些数字让我们得以探索了解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浩瀚深邃的宇宙。学有用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 数学教学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人类几千年的数学知识来适应社会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数学解题思维和做题方法,直接影响到的不仅有以后的数学学习,还有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理科。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一生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小学数学的性质,肩负起身上的重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知识基础入门,知识点较多。但是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内容,大多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可以自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在课前尝试解课本上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参考例题、问别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题。学生在课前就对题目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还存有的疑惑进行解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加深问题难度,指导学生解答。
二、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数学这样的理性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点的把握。我们人类几千年这么多这么迷人的数学,仅靠教师教授的点滴是不足以让他们适应自身和社会需要,学生要掌握知识点,靠自己已学的知识去探索数学的神秘世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味地听讲,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行为。而想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就必须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不能稍稍带过,一定要详细讲解。对于不理解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
三、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不与任何一个人一样。几千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法方式在今天依旧有效,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个的学生,一门学科又只有一名老师,而学生的成绩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采用一个教学方案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自己的个性,思维僵化,一味跟着老师走。这样下去,老师明显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因材施教不仅帮助学生学得更好,也保留了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一个题目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不能让学生在一种思路下固化。小学数学学习时期,这时的数学是一门浅尝苦涩、细嚼甘甜的特殊学科。为此,教师就该重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知识学的更扎实,也可以保留学生的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特别是小学时期,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数学学习很困难。所以,如果老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将会变得轻松,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便也会增加。
四、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态度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新课改后,素质教育被强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體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并没有很好的转换。应试教育观念根植于我们内心,古代的书生为考取功名头悬梁、锥刺股,现在的学生依旧起早贪黑做题。森严的考试制度,文凭代表一切的社会现状,迫使学生努力学习,考取一个好的分数,去一个好的学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学生忙着考试,学校忙着升学率。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所有人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考试”二字展开。但是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学历文凭,而是传授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应该明确自己身上的重任,及时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抛开教学任务、升学率,摒弃所谓的“答题模式”,让教学节奏慢下来,让学生正真学到数学。教师也要纠正学生错误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
在这个知识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思维僵化,只会做题的人,我们需要真正会思考,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也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自己的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向林,《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学术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
【2】冯伟良,《把握数学本质 渗透数学思想》,学术期刊 《小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