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归因分析
2017-10-21闫记红
闫记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自主学习便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虽然强调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对目前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的进行梳理总结,并对现状进行较为详细的归因分析,以期对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现状;归因分析
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变化,为紧跟时代步伐,教育改革自然不可避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新课程中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合作,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终身学习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新课标全文中,“自主”一词出现了十次之多,虽然新课标一再强调,但是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培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困扰教育教学研究者的难题。那么,目前,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是什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自主学习模式也开始为教育界的学者、教师所推崇,其实该学习模式很早已被各个学校运用于语文的学习中,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目前在中学中,要问学生课下哪门学科花费的时间最短,他们大部分会毫不犹豫的说是语文学科,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语文学不学差别不大,尤其是在分数至上的今天,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甚至有学生说“在考试中语文成绩都差不多,根本拉不开距离,在语文学科上浪费太多时间不值得”,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意识淡薄,使得语文自主学习的推广举步维艰。
(二)学生学习被动,自主学习缺乏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应主动学习,亲自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2]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早已习惯老师们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老师们也早已习惯自己讲解,学生接受的讲课模式,由此,学生们乐于被动接受,而老师们也不敢放权,因此说,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只是一句空话。然而,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身去感悟和理解,一定情况下老师讲解百句不如学生的一次探索。
(三)过分自主,缺乏教师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和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要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过分自主,缺乏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中心思想较为隐晦的课文时,教师一味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而不从旁指导点拨,这样只会导致学生越来越偏离学习目标。俗话说凡事都要有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则自主便会变成滥主,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将事倍功半。
(四)教师过分主导,学生自主时间不足
现在很多的学者教师非常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在目前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仍然较难实现。教师一直牢牢的占据着整个课堂时间,可能在教师的观念中,自己不讲,学生就很难学会,这便是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由此,教师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在课堂中不停的讲解,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归因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不足
所谓动机就是指学生主动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了动机才能有前进的动力,试想,如果学生连学习的动机都找不到,更不要希望他们去主动的学习知识、探索知识了。人一旦有了自主学习的动机,精力自然会相对集中,从而更有利于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同时,也更容易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内在动力。但是,在目前的语文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动机,依然停留在“要我学”的阶段,能够主动学习语文的学生可谓是很少。对于语文,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在语文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养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兴趣,缺乏自主学习的信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太可能。因此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十分关键,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在学习中要关注学习者的意愿,罗杰斯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允许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3]
(二)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新课标虽一再强调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这点似乎一直没有做到。多年来,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似乎只有自己讲的越多学生学的才能越多。然而,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事实却并非如此。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种情景就是,开始教授一篇课文,教师往往会先介绍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之后将会是学习字词、划分段落、了解文章思想感情等。对于语文的学习,课堂45分钟至关重要,而这种老套的学习方式无疑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东西都是老师直接告诉的,包括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学到的东西自然印象不够深刻,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而我们现今这样的课堂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少创新精神,思维自然不够活跃。好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具有健康的思想、鲜明的个性,能够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主体地位只是一句空话,并没有得到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育思想在贯彻过程中却演变成教师在台上的独角戏,造成此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教师观念的滞后。教师用滞后的思想自然教育不出思想先进的学生。
(三)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来说的,现在大家之所以如此的推崇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顺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生愿意学为前提。然而,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实行的是中考、高考制度,由于教育制度的存在, 因此,不管是学校评价老师亦或是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便是“升学率”,这不争的事实就如无形的枷锁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与行动。由于长久以来对老师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也就不得已只能把分数视为自己教學的重中之重,至于作为教育最终目的的人的培养只能被搁置。为使学生获得令大家满意的分数,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将语文教学应试化、模式化,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这样做的后果极其严重,它导致学生思维日益僵化,对读写兴味索然,这样提升学生的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目前,自主学习这一学习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广为提倡,但其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分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相应的出现诸多的问题。为使读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当前中学课堂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为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提供相应的借鉴,本文通过对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笔者清楚,想要改善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能够重视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美)杰洛姆·希摩尔·布鲁纳(J·s·Bruner).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45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