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10-21李格联
李格联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得到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们的共识,可是,从一些课堂教学状况看来,在课堂直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由于忽略,使直观教学的功效发生变异。下面是我在运用直观教学当中总结出的,可能不是很成熟的,教师在教学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共同探讨。
一、直观教学所使用的教具和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应注重实用性和统一性
实用性是要求直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具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必须与教材同步,这样就便于感知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方便教师的讲解,促进表象的转化。
统一性是要求教师所使用的教具与学生所使用的学具应保持一致,也可以直接用教具让学生“板演”避免教师讲解与学生接受的脱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直观教学中要注意演示与动手操作的步骤与过程的观察以及结果的分析与概括
采用教师演示同时学生观察并口述每一个步骤和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师生共同概括结论,从而把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促进知识的形成与内化,这样便于学生更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有效地训练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
三、直观教学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与时间
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突出直观性,形象性,达到凝聚注意力,激发兴趣,形成表象,把握知识点的目的。该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防止滥用,才能使直观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慎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小学生特别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水平非常低下,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直接属性,他们更多会被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所吸引。”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探究知识的手段,是多種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包括用眼观察、张口叙述、动脑思维等外在与内在活动。大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往往被操作材料奇特的形状、多姿的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始终对操作对象保持有目的、定向的的注意,不能准确地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研究。特别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学生往往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选用操作材料,弱化操作材料本身的色彩、形状对学生的吸引力,尽量选择间接地操作材料,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选择操作材料的一条重要标准是要看该操作材料是否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直观操作材料就是无益的,甚至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妨碍他们的思维进程。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選择要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不是越直观越好。
五、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合理的利用操作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当,就会出现操作材料变成玩具的现象。这不仅影响课堂纪律,更为严重的是他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导致课堂低效率的结果。
学生的年级越低、越需要教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知觉选择性发展不健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批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时常被操作材料奇特的形状、多姿的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持久保持对操作对象定向的、有目的注意。特别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学生往往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操作材料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总之,直观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尽管如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操作材料的直观性程度应该依据各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来决定。力求做到动手操作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相结合,力求保证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有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