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探讨
2017-10-21童有连
童有连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行为问题,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2000年北师大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尽管调查采用的量表和问卷各不相同,得到的数据也有较大差异。但中小学学生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
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我国现有在校的中小学生有近2个亿,如果按照每2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标准,我国中小学就需要100000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照我国目前的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都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来完成,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有稳定的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因此,在专职心理教师缺失的今天,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所以班主任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员。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班主任的角色、地位及工作特点,使之与其他教师相比有更多的成为学生心理辅导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了解全面,与学生关系良好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决定了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机会最多,与青少年学生交往最密切、了解最深入,他們既是学生的导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班主任极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有其自身有利的条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能及时觉察学生心理的需要与困惑
班主任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需要与问题,并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较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避免可能出现的隐患。
(三)能对学生进行持久的心理辅导
学生有些心理问题不可能是一次晤谈就得到疏解,其行为不可能是一次训练就有效果。但班主任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辅导。
(四)能调动多方力量作用于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社区等的密切联系,易于形成工作系统的合力。家长一般对班主任比较熟悉,和班主任更能沟通。班主任也比较容易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协调,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还可团结各科老师齐心协力解决某些突发事件。这种较为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四、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注意避开班主任的角色困惑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使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定势因素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由于长期来习惯于常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会使班主任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惰性,如果不注意克服定势所造成的弊病,对接纳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化其内容会带来障碍。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地克服定势障碍。
2.理论缺乏,流于形式
由于班主任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教育实效往往不够显著,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难以有效控制。因此,要注重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理论与方法。
3.功利因素
一些班主任过于在意个人的评先评优,过于重视所带班级是否能评为先进班级,对学生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他们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因此,班主任应注意摆正心态。
(二)注意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三)注意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应当注意分析其行为是否属于正常,若偏离,程度、性质如何。因此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匆忙下结论。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档案有一个特点是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时的需要,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行连贯性的跟踪教育。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状况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計划,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四)注重依靠社会力量,全方位协调,通力合作
班主任要依靠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还要与家长做好协调工作,使心理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拓展到家庭、社会,形成教师、家庭、社区及行政部门的通力合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今已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还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守护者。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