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中的散文笔法

2017-10-21潘海祥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寄情散文情感

潘海祥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项创造性劳动,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水平程度及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能力为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训练。一篇成功的文章,除了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巧妙的布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外,重要的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使读者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如身临其境,与作者感情共鸣,产生一呼欲出的艺术效果。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得当的散文笔法,才会点石成金,妙笔生花呢?笔者从实践中是这样入手的。

一是从散文的特点去理解作文的谋篇布局。散文因其有纵横驰骋的写法及短小精湛的篇幅被称为文学的“轻骑”,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这“神”就是主题,每篇文章都要有明确、鲜明、集中的主题,而“形”指形式,也是作文中的结构,要求严谨、缜密,层次清楚。没有主题,文章如同虚设,也就无所谓文章。而要把文章的主题很好地表现出来,关键在于形式。别看散文的形式比较松散、自由,有时显得随意,似乎无迹可寻,但这些不是空穴来风,是作者有意采取联想和想象的手段刻意创制的悬念,使文章产生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很巧妙地展示出作品内情、理、意、味,让读者对人生或自然有特殊的感悟。教学时可以以萧乾的《枣核》等文章为例体会这种谋篇布局的妙处。但要注意,这“形”不能脱离了“神”的轨道!

二是在作文中運用朴实的散文语言。组织语言文字并不在于都是精雕细琢,有时因表现上的需要,运用比较平淡朴实的语句,往往比那些形象化的语言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效果更令人产生共鸣。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是这类语言功用的典范。全文朴实之中饱含款款深情,特别是对“父亲”背影的再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话里流露出的作者的淡淡的哀愁无不使人荡漾起感情的微澜……当然,这种平实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不实”,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的行云流水般的笔调,这种笔调就是巴金“促膝絮谈”的笔风的体现!

三是创设诗一般浓郁的语言气氛。散文的语言以清新、秀美见长,许多散文作者也努力让散文语言向诗性化发展,创造出凝练、盎然、绚烂多彩的文字。这种文字清新飘逸,在作者的思想升华中溢满了浓浓的诗意。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种精炼、含蓄的语言,可使读者在领略柔美、空灵意境的同时,有着画面开拓、静谧的感受,令人遐想联翩,正所谓“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学习类似语言的佳作有杨塑的《荔枝蜜》、朱自清的《春》等,这些文章画面清新、意境悠远、语言隽永,无不体现“以诗为文”的特点。但在运用这类铺采摛文、曲径通幽的妙文的同时,要避免那些东拼西凑、堆叠词语、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

四是在作文中融汇丰富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对生活认识的基础,情绪和感情又是写文章的基础。文中或者寄情于人,或者寄情于物,或者寄情于事,或者寄情于景,在记叙、描写、抒情等中,渗透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文章中去领受感染和熏陶,这就是刘白羽倡导的“以情牵论”。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就是学习的镜子。作文中能够融入自己真挚、丰富的情感,可以给人以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趣、优秀的情调,可激发人们勇于上进,点燃心灵中“美”的火种,无论是《白杨礼赞》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还是《小桔灯》的清秀揉美、情致细腻,抑或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磅礴雄浑、气势汹涌,都是散文笔法中值得一学的地方。當然,抒情要有基础,不能空发、滥发。

总之,文章语言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冷峻的笔调也好,洒脱的笔风也罢,都要视文章的主题和表现而定,不能囫囵吞枣!

猜你喜欢

寄情散文情感
折柳寄情
秋叶寄情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探险乐园
情感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台上
寄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