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7-10-21任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素养教材课文

任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这里的“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即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课堂”。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阵地

1.走进教材 引领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走进教材,引领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目前,我们青岛市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从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所选择的每一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且都指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标。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学生引领进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其工具性、人文性,并使他們的情感得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创设的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便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并立足于课堂,千方百计引领学生走进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语文素养。

2.转变观念 注重教法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教法,要正确运用教科书实施语文教学。首先,教师本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掉以往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力和学习方式、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明确今天的教师角色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应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还能通过具体的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绝不是“发号施令”者。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了位,才能在在教学过程中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和充满感情的话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徜徉在魅力无限的语文空间,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教师应创造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充分运用直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如在组织阅读教学中,就应“因文施教”:有的课文适合朗读,就组织学生多读,边读边想边议;有的课文需要讨论,就应进行层层剖析,步步深入;有的课文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掌握,那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感悟;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侧重点也可不同:或侧重词句,或侧重篇章,或侧重某些写作技巧,或侧重思想情操陶冶。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则可在学生借助注释串通课文大意,教师对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适当点拨之后,播放《明月几时有》,师生同唱,这一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几遍唱下来,学生已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这首词背下来了。我在教学《我的思念是圆的》,先讲了台湾老兵思念故乡的故事,又向学生推荐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然后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在优美徐缓的音乐声中朗读《我的思念是圆的》,体会诗人所写的“骨肉被分割”的痛苦之情以及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感情,效果就非常好。而《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课文,则采用了讨论法进行教学,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答案富有创造力,表现出了较强烈的探求科学的欲望。但是教学方法灵活绝非随心所欲,灵活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逐步学会学习语文,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外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注重课外实践。生活是个大课堂,课外实践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借助语文教科书涉及到的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提示书目等),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最重要表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八(上)第二单元中有个作文题是“我喜欢夏季”,命题前有明确的启示性的话,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投向人们的活动,投向周围的生活。所以,教师在做写作辅导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人、事,这样,他们就自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写出的文章也一定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践证明,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在写作的实践中提高的,不可能是教师“讲”出来的,目前我们使用的这套教材也正体现了这种理念。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王元穰)。但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应给学生施加良好的引导与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广泛阅读,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应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靠感悟、体验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也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尽力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如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主题班会;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旅游等。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保证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而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表述更为可靠准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光凭“严”“高压”“题海”等手段是绝对培养不出素质很高的学生来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育人观念与意识、学识水平、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人格魅力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他们的成长。从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队伍现状看,大部分教师的素质是好的:他们能与时俱进,无论是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还是创新精神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无庸讳言,在一部分老师身上尚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如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呆板、创新意识或缺,有的执教者不会使用新的现代教学手段、不愿(不敢、不会)将学生引出课堂等。这些现象严重桎梏了学生们的思想、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注意知识的整合,重视实践,重视积累,重视熏陶,只有重视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在反复的实践当中,有意识地不斷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