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探索

2017-10-21赵高晖王新华陈彩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学分大学生

赵高晖 王新华 陈彩凤

一、引言

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促使我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双创”还是扩大就业的有力支撑。

然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环节与市场脱节严重。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必须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激发与强化,从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创新创业的思维体系,充分发挥在社会中最具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群体的总体创新能力,让校园与社会真正实现接轨。

本文以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的实施来详细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探索出一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和教学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机制与实施方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体制的建立

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与要求,学校发布了《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大作业实施办法(试行)》(上理工[2016] 223号)条例,而机械学院根据机械学科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类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从而从政策上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了正式的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与认证体制。

文件对创新创业学分的认证程序与认定的范围与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制度上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建立了正确实施课程的途径与手段,确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地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作业的实施过程与考核方法

根据学校文件精神和机械学院的具体特征,首先对课程进行落实,由于机械学科创新通常是以项目的实施为出发点,所以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将学生划分到各个系部,各个系部组织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进行指导工作。学生与教师之间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组合组队,一般一个指导教师指导4-5名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根据学校文件,创新创业认定主要有论文著作、授权专利、竞赛获奖、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实践及技能成效等,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的特长,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论文著作方面,通常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完成部分科研工作,结合科研中的创新成果书写科研论文或出版专著,这方面主要锻炼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严密的科学思维能力,參加这类项目的通常是一些学业比较优秀,理论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

授权专利方面,通常由指导教师选择一些创造性思维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参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施创新设计之前会针对性的进行发明创造理论的培训,让学生提高创造思维的效率,做到以理论指导发明创造,然后学习专利书写规范与技术。

竞赛获奖方面,省市级竞赛一等及以上、国家级或国际竞赛获奖,获得2个学分,成绩评价为“优秀”;取得学校备案的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或创业竞赛奖项,获得1个学分,成绩评价为“良好”。这方面通常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国家或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后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加各种国家或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比赛,以获得的各种奖项作为学分认定的指标。这也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主要方向。我校历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赛事,获得的奖项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创新创业项目方面,主持或参与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结项验收),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2个学分,成绩评价为“优秀”;主持或参与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结项验收),获得1个学分,成绩评价为“良好”。这方面以项目获得验收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学分的认定指标,学生完成学分的难度相对较小,以兼顾各种程度的学生需求。

创业实践方面,作为创业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的创业项目进入各创业基地、孵化器进行创业孵化,获得2个学分,成绩评价为“优秀”;参加学校备案认可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他创新、创业实践,并取得一定形式的成果或荣誉,或注册创办公司并取得营业执照,或者各类创新项目有效申报,获得1个学分,成绩评价为“良好”。这方面主要针对立志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来设置的,也是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的途径之一。

技能成效方面,取得符合专业技能要求、非教学计划要求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等,获得1个学分,成绩评价为“良好”。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开设一些相关的技能训练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获得各种技能证书的成果率。

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作业的设施过程及各种考核体制,兼顾了各种层次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机制

大学生缺课逃课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高校课程设置与市场严重脱节,大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所致。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理论课程的融合机制,必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缺课逃课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施过程由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合理设置理论课程教学思路,精心安排教学过程,适时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施进行融合,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指。譬如作者在讲授机械原理课程时,就将课程设计与理论课程学習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全学期全过程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在教学中根据课程设计项目的进展,适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涌现了一批新颖有创意的创新作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高校教学中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教学与项目创新设计有机的进行融合,适应以成果导向式的目标培养机制,将中国的高校教学体制融入到世界的大环境中,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与交融,必然会大大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学分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学分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讨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立项资助
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