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科学课堂”的构建

2017-10-21龚桂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小棒科学

龚桂琼

一节好的数学课是否符合“科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在于它是否能让学生动起来,是否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是否让孩子探究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手、动口、观察、模仿、思考,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这就是科学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科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通过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数学课中构建科学的课堂应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将数学学习变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十分必要。

1.运用多媒体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

利用多媒体功能可以把教学内容全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利用动画把设计好的两辆汽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情境展示出来。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很快弄明白:“同时出发”“相遇”“相向而行”“相背而行”“两地相距”等各个与行驶相關的词信息。在每一个情境观看完后,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线段图描述情境,找出情境里面所蕴含的等量关系。同学们通过情境分析、合作探索、讨论质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展示,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的展示,既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 2.利用教学情境图把生活情境带入课堂

情境图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融入生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我展示一幅文具店的情境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孩子们很快被吸引住。老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模拟买文具,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具编应用题,要包含两种以上的运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认真地编写题目。老师把编得比较好的题目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同学们在编题和做题的过程中,进行了四则运算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在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是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所以学得自然开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通过“游戏”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课堂

数学课的知识有的比较抽象,数学概念比较多,小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而游戏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手段。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认识 , , ……,学生很快学会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然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出更多新的分数,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进一层。在最后的归纳过程中,老师通过投影平均分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的游戏形式,加强对分数的认识,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在数学课中运用游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科学课堂”教学理念,将游戏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实现科学课堂教学所必要的。

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课堂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自己去發现而得到的数学道理,学生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将学习变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能激起小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模式。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在上课前先分组准备一些面积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老师要求每组同学用不同数目的小正方形拼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并记录每个拼出来的图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拼出来的图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讨论,很快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对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很有作用的。

2.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在教学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只要老师设计好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符合“科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节时,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准备好1-10cm长短不同的小棒。上课时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两根3cm和5cm的小棒,提出问题:你们准备的小棒哪些能与老师的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把肯定行的小棒找出来。思考:老师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跟同学们的第三根小棒是什么关系的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小组汇报活动结果,说出自己的发现:两根的和要大于第三根。根据同学们的发现,老师提出问题:“三根小棒分别为5厘米、3厘米、1厘米,因为5+3>1,所以这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对吗?”,同学们操作分析,很快就确定了必须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勇于创新,实践研究,用“科学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适当的手段构建符合小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和老师获得共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小棒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巧移小棒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风车转转转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
摆六边形
科学拔牙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