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矫正策略

2017-10-21李小香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家长

李小香

一、问题现象

我们班有58个孩子。大多数的孩子都较听老师的话,但班上总有那么五六个的孩子,特别让我们老师头疼。他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行为上,表现都是那么地“与众不同”。像罗安邦、覃国暅有凳不坐,书也不拿出来,时而在座位上玩玩具,不听课,不愿做练习,测验考试更不想做,经常写几个字就交或交白卷。课余时间,韦世鹏经常坐楼梯,到低年级的课室欺负小同学,吐口水,用脏话和小动作公开挑衅同学,趁同学不注意推一把,打一拳。农忠平、班金桂则个人卫生差,无自理能力,每天他们的座位周围都是纸屑,一天下来手、脸、衣服都弄脏了。而农忠平同学,我们老师说他两一句,他就翻白脸,嘴巴嘀嘀咕咕的,一点也不服气。有几次在课上,还和老师打架呢。有一次和妈妈吵架时,就吵着说:“我不想活了,活着没什么意思,我要去跳楼。”。

这些孩子在班上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影响极大,影响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私下与同年级老师交流,他们也反映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这样的“混世魔王”,都让老师们很头痛。我们甚至把班里的这几个问题学生集中到一间教室,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教育,但我们发现效果也并不佳。可见,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分析和矫正低年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问题分析

低年级学生就有攻击性行为,原因何在呢?我们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像我们班的韦世鹏同学,每次一犯错,爸爸和奶奶就往死里打,但每次虽打得孩子满身是伤,但从来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屡打不改。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像我们班的罗安邦同学,他爸爸就经常教育他的孩子这样做,总觉得他的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攻击他人的,归根到底是自孩子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

(二)体质因素

我们发现,体质因素在攻击性行为中有较明显的表现。如:在班级里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就比女孩发生得多而强;体格强壮的孩子比体格瘦弱的孩子攻击性行为亦发生得多而强。大多数的班级,男孩子占的比例非常大。像我们班,就都是男孩子。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现在社会网络非常发达,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接触这个世界。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由于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四)心理因素

挫折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当学生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独立性强的学生,挫折后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模仿也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而模仿学习的能力却很强,因而成人如果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孩子。孩子就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其他孩子;此外,当孩子对含有暴力倾向的影视剧接触较多时,就会试着模仿,增强攻击欲,强化攻击性行为。

三、策略研究

(一)进行赏识教育

学生攻击性行为不少是在受到指责、没有被尊重和信任的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针对他的优点、长处,有意识地布置任务,正面地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在班集体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得到尊重的满足,弥补缺失的情感。如覃国暅同学,我就针对他力气大的特点,安排他为班级搬装饭盒的营养餐箱,或者在大扫除中让他出力流汗,运动会上代表班级比赛,为集体获取荣誉等,这样使他在集体中受到尊重,感觉大家都在关注他,并获得相应的地位,从而减少他的攻击性行为。

低年级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都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位置。因而我努力为孩子不断创造成功的喜悦,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不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多给予鼓励与关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较为惰性的韦世鹏一向不爱做操,马虎应付,上体育课怕辛苦,躺在地上睡大觉,甚至偷偷旷课,老师实在没办法,常把他甩在后边。为了激发他的兴趣,我把他安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尽管他的动作质量不够好,尽管可能影响班的整体面貌。果然这个办法挺有效,站在前面的他充满信心,精神抖擞,做得非常的认真。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出成功感。我认真地跟他说:“你是带头的,不能马虎,不然就影响整个班集体。”每一次的做操,每一节的体育课我都鼓励他,关注他,严格要求他,不允许半点的马虎,现在基本上没有偷懒的现象了。

怕困难的班金桂、黄祖佳不爱作业,经常没做作业。所以我每天都要督促和检查他们登记作业的情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更多的时间辅导他们做作业和复习,要求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做得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现在的他們已改不做作業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语文,数学都及格了。

(二)开辟情绪宣泄道

低年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时并不指向直接刺激自己的对象,而会把脾气、怒气发泄到其他人身上。如韦世鹏同学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于是他把怨气发泄到了瘦弱的同桌黄艳姿的身上,抢她的笔,打她等。对此,我们认为首先要在“源头”上下功夫,而“源头”就是老师当众的批评。所以老师要尽量避免在课堂公开批评学生,可以改用提醒或课后谈话较为妥当。

(三)引导角色互换

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受诱惑,感情用事。像农忠平同学就是因为班里一学生带来一本非常好看的故事书,他也非常想看,急切的心情导致他产生攻击性行为。如何纠正他的这种行为呢?我们创设这样角色游戏:让农忠平来扮演一个受人攻击的角色,让他体验被别人攻击时的心理感受,知道攻击性行为给别的学生带来的伤害。通过角色互换,他不仅可以觉察出他人的情感,还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产生与他人相同的心情。使他在以后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能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进而改掉自己的攻击行为。

(四)尝试典型引路

现在,很多动画片、影视剧都含有武打、暴力内容,学生看多了,难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为此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利用他们喜欢模仿的特点,可有意选择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三月份,我们就开展了观看《雷锋》的影片)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调拨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他们能成大事者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只会令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因而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纠正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树立其科学的教育观。在沟通过程中,我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交谈的口吻不是命令,而是建议,商量与鼓励,常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见家长不是投诉,而是及时反映孩子的动态,既报忧又报喜,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进步,树立其教好孩子的信心。过去罗安邦、班金桂的家长对学校、老师有偏见,总认为老师歧视和放弃他的孩子,经常迁怒于学校、老师、同学。经过半年多的沟通,家长改变了态度,也得到了正确的认识。

(六)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学生出现的点滴错误扼杀在摇籃中,而不要让它滋生蔓延。针对农忠平任性、行为习惯差的毛病,我从小事抓起,持之以恒地对孩子地教育。为他创造自控的情景,让他自己确立目标并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的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长喜悦。例如: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我要求和督促他每天放学后收拾抽屉、收拾书包,不允许乱扔纸屑,每天要把座位的卫生搞好。课间不允许坐楼梯,乱吐口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初步成为习惯,个人卫生好多了,自理能力也强了。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四个月来对班里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分析及矫正,这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已在逐渐减少。最让我们欣喜的是,有些孩子还学会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低年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低年级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加以矫治,将来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要正确认识低年级的攻击性行为,由于孩子的整个心里水平、交往方式和自我控制的不成熟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正确认识和分析低年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性质,同时教给他们恰当的交往方式,特别是当自己的愿望、需要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解决,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记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孩子,平时要多培養学生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这样才能使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我们要更多的加以关爱,以爱、平静、温和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的整体环境,逐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共同促进孩子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家长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家长错了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家长请吃药Ⅱ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