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以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悟的策略

2017-10-21李世仙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小车物体创设

李世仙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所以,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是否有实效性,关键要看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对于问题、知识点的思考度。最近两年,为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开展了《高中物理思悟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天,就专门来谈谈高中物理课堂以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悟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悟的兴趣

愛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就要调动他们对于物理问题思悟的兴趣。

案例一:《直线运动 速度》中,设置导入情境:利用视频展示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进站的火车、高空飞行的飞机的运动,这些运动在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那请仔细观察视频上几个物体运动时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是利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运动,比较容易接受。

案例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设置导入情境:同学们,春节联欢晚会上,你们最喜欢看谁的节目?那我考考大家对本山大叔的作品是否熟悉?请问“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不是原问题,只是可以按照本山大叔的逻辑回答。)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本山大叔的小品具有大众性,深受人们喜欢,利用他小品中经典问题来引入新课,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有个前意识,有些量的合成不能直接把数值相加减。

案例三:《牛顿第一定律》中,设置导入情境:同学们,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有一小车(教师事先将小车翻过来放在桌上),我们怎样让这个状态的小车运动起来呢?如果将小车正放在桌面,教师用力推一下,小车运动起来,当停止施加力的时候,小车继续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才停止,这时我没给车施加力了,车怎么还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运动?这样设计主要是利用相冲突的两种现象调出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思悟中衔接知识

物理學科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是按照几个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重新组合加以编排的,这种编排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选择,然后将其分割成许多个知识点,一点一点的介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知识点独立介绍,应该还原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建立起物理知识的结构、层次。

在教学内容过渡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教学的思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形成生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支持学生通过积极的思悟参与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中,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事先选好生活中常见的几个速度变化快慢不同的加速运动),然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运动的物体,有没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不同?设计说明: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注意到生活中看到的物体有很多都做加速运动,而且它们加速度也不同,然后帮助学生根据现象猜想是什么影响加速度的不同。进而引出探究的内容—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在已经探究完成加速度与合外力、速度之间关系后,又抛出新的过渡到牛顿第二定律。

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思悟理解重点、难点

教学中重难点一般都是章节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中心,关系着整个学习的好坏。所以教学中在重难点内容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和便于理解、接受。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这节中,学生能记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但由于生活中的经验,让他们不能理解这个结果。比如,在拔河问题上就犯了糊涂,学生总认为拔河过程中获胜主要是因为力量大,如果按照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双方的作用力应该大小相等一样,那样就比不出胜负了啊!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透彻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我先让同学们给我推荐两名同学,一名是班级公认力量最大的,另一名是最瘦弱的,然后让他们两人拔河,请其他同学说说谁会赢?第二场的时候让力量最大的穿上旱冰鞋,再次拔河,看看结果。这个过程,一次力量大的很轻松获胜,另一次力量小的很轻松获胜,两次难道是他们的力量瞬间转移了?不是的话,会是什么原因?这种强烈的问题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悟中走出误区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经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通过思悟逐步发展起来的。所谓在误区处设置问题情境,就是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这样就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在学习了速度概念后,v=s/t,便认为物体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为了让学生走出误区,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在这种运动中随着物体运动位移的增加,物体速度有没有变化?”。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能仅利用数学规律公式判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认识物理量的意义。

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采用“情”与“境”相交融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在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思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赋予了物理教学“活力”和“灵性”,使学生在具有物理内涵的情境体验中,通过思悟更好地构建知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小车物体创设
追车
创设未来
积木小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去修理厂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