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情景教学初探

2017-10-21韦德茂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情境

韦德茂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一、观看音像,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已经证明:学生带着兴奋感去学习,不仅可以使其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和潜能。如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散文,学生仅凭想象,有时体味不到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就有责任编制一些“教学软件”,设计信息交流的艺术桥梁,寓教于音像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让学生真正体味出散文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我在教学《校园交响诗》一文前,剪辑了一些关于“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之类的录像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和朗读,做成课件。教学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生机盎然与绚丽多姿,然后再引导學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种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不但能感受回忆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且体会出作者优美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意。一节课结束,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文章主旨,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课文。

二、跳出课堂,展示自我,创设合作交流情境

小学语文课里有不少文章是蕴含着深情厚谊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含的深情?这时候教师就要跳出课堂,把课文与生活相联系起来。比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对母亲较有感情,却对父亲颇多怨言,比较难以理解课文里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父亲,然后讲述了我父亲和我的小故事。通过我这个故事,学生们很快挖掘出父亲对自己的爱是深沉的。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会。

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合作交流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健康个性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学习;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平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情境中张扬个性。如在教学《自相矛盾》这一课时,因为全文就一段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比较这段楚人说的话的异同点,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音乐、激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表面上看,音乐与语文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能给人以丰富的的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打动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内心的感情共鸣,课堂上选用音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渲染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如教学《怒吼吧!黄河》,播放《黄河大合唱》;教学《秋天的怀念》,播放《母亲》。这些歌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让他们感悟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水平,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激情荡漾,让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走进文学,爱好文学。我在教诗歌或抒情散文时,总是在课前反复朗读或背诵课文,配上音乐用激情的朗读或背诵来感染学生。如教《山海关》时,我在缠绵悱恻的二胡曲《江河水》的音乐背景中朗读课文,把学生带到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去体会那种“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生活况味。这种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情感能力的养成起着有效的刺激和催生作用。平时由于我配上音乐的范读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感情了。

四、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表演情境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能让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我请几位学生到讲台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秦王骗璧的动作,蔺相如机智的样子,廉颇不服气的神态,从而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中去。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做出两小儿的讥笑、孔子的无可奈何等表情。通过这样的表情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可见的情景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

一般学生总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学习法,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学生在这种紧张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过程。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力求创设与课文基调相一致的情境,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奠定感情基调,通过动情的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于“美”的憧憬、急于领略美景的期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主动去采撷珠宝。这样,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获得相应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最佳的情境,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发挥情境的价值。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