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课前活动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7-10-21程建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每节课笔顺三峡

程建红

语文教学即汉语言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农村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少年,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升到初中在口语表达、写字笔顺、写作能力等方面由于欠账太多,已养成羞于口头表达,扭曲的写字笔顺,写作空洞、流水账等现象突出。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积累,发挥每节课效益的最大化,达到高效。因此,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高效。如果一节课由课前活动、课中新授、课后总结复习几个环节组成,“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始于导”。 我经过实际教学尝试,课前活动的科学设计利用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起到温故知新的领头羊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活动如何设计利用呢?

一、坚持每节课课前选两名学生做简短的话题演讲

班级中每四人一个小组,每天轮流两个小组各选一名学生做课前话题演讲,并要求每人要轮到一次,话题自选,内容自拟,语言简短,脱稿演讲。这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素材,自我表现的平台。尤其农村学生平时不注意训练口语交际,形成胆怯,羞于表达等现象,更需要老师指导口语表达,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供训练的平台。

二、坚持每节课默写

由于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滯后,使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字笔顺,识字基础不扎实,错字很多。每节课课前坚持写一两句课内外古诗,几个成语等,叫两三个学生上黑板写,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然后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习惯性的错误的写字笔顺得到了纠正,写错的字师生共同改正,这样长期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

三、新课的自然導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自然精彩,就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牵引着学生在整个课堂积极参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

1.针对课题很自然地提问,拓展延伸导入

如我在上《三峡》一课时,由课题“三峡”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峡》一课,‘三峡是指哪三峡?”学生回答:“三峡指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老师再问:“三峡在哪儿呢?”学生回答:“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3千米。”老师再顺势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郦道元的美文,跟随郦道元去欣赏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做一次三峡之旅。”

2.古诗句、俗语、谚语、成语等积累导入

如我在学习《杜甫诗三首》时这样提问:“今天我们学习杜甫诗三首,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知道的杜甫的诗句呢?”学生甲回答:“我知道的杜甫的诗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乙回答:“我知道的杜甫的诗句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在学习《春》时提问:“今天我们欣赏朱自清的《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春的古诗、俗语、谚语、成语呢?”学生甲回答:“我知道‘春的诗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生乙回答:我知道‘春的诗句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学生丙回答:“我知道的‘春的谚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学生丁回答:“我知道的‘春的成语有: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地学习。

3.创设情境,视频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与课题有关的视频电影、动画,让学生视频感知、了解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播放一段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画面。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播放一段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画面。这样,学生能通过视频跨越时空,再现历史,打动学生的心灵,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

4.讲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来讲一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5.实验导入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的专利。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本文在新教材中已删除,但我认为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准备了一杯水、一个鸡蛋和一袋盐。课上,我先让学生看老师做个实验,当把鸡蛋放进纯净水中时鸡蛋下沉了,当我在水中加盐时,随着所加的盐越来越多,盐水的浓度越来越大,鸡蛋慢慢浮起来了,这样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我简单地归纳了一下,就此导入了课文。又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我让学生看看窗外有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你知道了什么?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理解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来自生活,展现生活。明白写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内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语文教学课前活动是一个温故阶段,是一个新知导入阶段,所以不能时间过长,要控制在五六分钟之内。如课前话题两分钟,默写两分钟,导入两分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内容,掌控时间,充分高效利用时间,不能喧宾夺主,最终使每一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

猜你喜欢

每节课笔顺三峡
我会跳绳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