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10-21卢能
卢能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提出,重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确定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今天的学生就是21世纪的创造者和主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知识走进生产和生活,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学生走入社会后,他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之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40分钟,使这40分钟高质量、高效率。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它与现代科学和生活紧紧相联系,它与社会密切相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应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去解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很好的教学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个很好的教学情景,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和求新的心里特点,就要精心的组织和设计,要把课本知识与现代科学、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授课过程要充分挖掘中下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最后,作业要精,按层次布置作业,作业中基础题要占大部分,少量的拓宽题,中下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批改作业时,可以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还可以适当用文字评述学生作业的情况,比如作業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的作业批改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充分挖掘中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甚至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美国科学家认为:“解决问题的人,从智商和能力上看都不算好,他只能随着人家指点的路走。而能够提出问题的人,从智商和能力上看才算是有本事的人,他的知识和水平才算是好的。”再从心理角度方面看,认识结构认为,一个富有“提问”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在认识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提问的学生通常是对学习过程比较投入。从“主体性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及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依赖教师,提出问题也不能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更重要的学生要学会提问。所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能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就能激发和熏陶学生迸发出“提问”的潜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的联系和配合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体得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识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加以构建,才能获得。这个构建过程是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协作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好恰当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一点点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