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被遗忘的角落
2017-10-21葛秀英
葛秀英
最近看到一则媒体报道:浙江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某,是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从跨进小学校门那天起,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仅仅因为数学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五名,自杀身亡。据了解,他的语文成绩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这则新闻不禁令我们感到痛心,更引发众人高度深思: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是“学优生”? 常人理解:学优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徐某只是众多学优生的一个代表。这些在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竟然成了问题儿童?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学优生身上的缺点不容易被发现,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太突出,往往给人十分鲜明的印象,这样就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反映,认为学优生什么都好,而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不易发现。也正是因为“学优生”身上的“优”,使他们的思想教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发生在学优生身上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提醒我们对学优生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找出问题根结,方能对症治疗
1.傲慢: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把分层教育理解为“学优生好对待,暂差生差对待”。而学优生由于学业成绩优秀,陪伴他们的是表扬,他们更多的是受着群星拱月般的优待,所以他们的缺点往往也被成绩这个美丽的光环所遮盖,久而久之,自傲心理随之滋生
2.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
在学优生学习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扮演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的角色。这些学生通常比较孤单,不太合群,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愿参加集体性活动,不愿为班级做事,一旦班级发生状况,他也只是坐视不管。这样的學生与其说其勤奋,还不如说其情商低下,今后走上社会,往往只会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其结果也不言而喻。
3.虚荣:爱出风头,炫耀自己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理,好胜心背后,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虚荣心理,小学生也是如此。特别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断成熟,抽象性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许多学生开始追求表面上的光彩。特别是一些学优生,善于讨好、恭维老师,也会拍几下“马屁”,许多事爱出风头,一旦稍有成功,就大张旗鼓,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
4.易挫:挫折承受能力弱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教师宠,学生让,家长更是百倍呵护,久而久之,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对于人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
二、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培养全面合格人才
1.注重策略教育
为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优生采取策略性教育。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帮助学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表扬要掌握分寸,绝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一味地表扬,而对他们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和错误有所迁就,相反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样,才能铲除特殊化和虚荣心的土壤,创造更有利的成长条件,使他们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前进。表扬要掌握分寸;批评要把握时机。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在学优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患之时,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产生强烈的改正缺点的欲望。教师在这个时候对之循循善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优生”教育时,老师用爱心铸造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手势、每一次行动不仅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面且是诱导他们自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加强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把双韧剑,掌握的好,挫折能让强者收获成功,掌握的不好,挫折让弱者无法自拔。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适时的向我们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设置适量适度的困难处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等,这都是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抗挫折能力,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3.适当降低期望值
学优生总是与荣誉有缘,习惯了别人的夸赞,对他们的夸赞应适度,过多夸赞和过高的夸奖在某种程度增加了学优生的心理压力。适当的期望值是促进学优生进步的动力,但是过高的期望值会带来负面的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达成一致的教育目的与期望。因为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常常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较;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些失误,家长就会责问他们怎么回事,而不是从心理上给予鼓励,这就给本就十分要强的学优生增加了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因此作为家长不应该好高骛远,切合子女的实际情况为子女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4.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满意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才能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学优生经常处于团体的顶层,同学关系不融洽,会造成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教师不但应该与优秀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还应该让他们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长的兴奋济,帮助他们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他们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做起,遇到难处理的事就及时与老师沟通。
总之,对优等群体的教育,老师、家长要避免受“光环效应”的影响,正确对待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缺点,培养高分低能、有人格缺陷的人材不是我们的希望,尽管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完美型的人,但我们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全合格的人,更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