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永不褪色
2017-10-21韦继宾
韦继宾
现在溺爱孩子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大人们过于宠爱孩子,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让孩子每天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
然而大人们的无私奉献,尽量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换来的却是孩子的种种恶习。1.养成“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孩子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所有人都应该听我的”,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2.不知勤俭,追求享受。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学生能朗朗上口,但是随便扔剩饭菜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又如,尽管学校再三强调,小学生不要拿手机来学校,但学校还是屡屡发现个别学生违规。3.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许多孩子几乎没有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的生活体验,一旦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老师要求做一些劳动,就显得手忙脚乱,动手能力和一般大的孩子相去甚远。
更让人着急的是,家长对已经染上种种恶习的孩子,这时并没有更加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掌握,只关心“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孩子能写几个汉字,会算哪些数学题,记住了多少个单词”等等。学校老师面对这样一群娇生惯养的孩子,怎样去教育呢?我个人认为,虽然问题令人心寒,但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无论如何还是要想方设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以下是我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
一、坚信为人师表信念,加强教师道德品质修养
广大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一位富有人格魅力、为学生膜拜并效仿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注重修身立德、充满为人师表使命感的教师。同时更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是巨大艰巨而且复杂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对每一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为人师者的评价是很高的,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表达对教师的无限崇敬,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来颂扬教师的高贵品格。在这些荣誉面前,教师自己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本来就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没有学生,哪来教师。如中国古代《道德经》所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著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
二、坚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
多做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老师利用学生家长会、家访等机会,有意识地渗透家庭教育思想。例如,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树立威信,对儿童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嗜好要加以制止,必要时辅以适当惩罚来强化。要让孩子学会用理智来克服欲望。让学生家长知道,父母的爱能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但过度的爱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使他们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家庭环境,更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正面的榜样示范。
三、加强小学生道德品质修养
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习越优秀越危险。放眼看看现在的社会,大部分的人祸都是高智商的人制造出来的。因此加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在学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所以需要不同科任的老师不断总结提炼教材中德育素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加强思想品德与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课外德育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等,使校内外德育教育融为一体;此外,社区也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义务打扫街道卫生,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位,扶盲人过马路等行为亲身体验助人为乐的意义。
四、想方设法增强小孩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学校老师除了做好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等方面之外,也应当不遗余力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老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老师教学方法也尽量多样化。就学生而言,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当中。鼓励孩子之间互相玩耍,同时学会尊重对方,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达到以伙伴的良好言行来纠正个别孩子的不良言行。
五、承认个别差异
承认个别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当中,对不同的孩子,老师要负责任的灵活对待;而且当扪心自问无愧于教师的职业,无愧于良心的时候,老师也要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要学会耐着性子静待花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个别时候某件事的完成,学生某个习惯的改变,它不是一个人短时间内能做成的,它需要更多的人,来自不同方面的力量的共同努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老师就像一台台播种机,播下希望,播下行动,播下习惯。不要太在意结果收获的多与少,而更应细细品味耕耘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个人的修身与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