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7-10-21林群弟
林群弟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教学活动中忽视对创新因素的发掘,课堂上缺乏激励创新的自由氛围等等,从而影响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语文创新教育的作用。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在于人们能够不断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应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持续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1.活用教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因素
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挖掘。首先,创新因素蕴含在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从这一故事引申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按定势思维方式救人,得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如果挖掘出了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既能使学生受到见义勇为的思想教育,又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其次,创新因素广泛分布在词、句、段、篇之中。词、句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词、句理解和词、句运用上的创新。
2.改进教学方法,从“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
要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对传统的或现有的教学方法作辩证的分析,然后灵活地加以选用。例如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等,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足。而且由于现实教学因素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可能是单一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考虑学生的特点,因课而异,因人制宜,加以恰当的选用。其次,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第三,要变“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人类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语文学科应该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到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即转变为“创新性学习模式”。
3.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多问
首先,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才会去探索,去创造,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問题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问题的氛围中。而且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4.巧设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让学生自由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引导学生结合科幻故事或电视、电影中有关星球、宇宙的知识,想象自己遨游太空时看到的奇妙情景,如灿烂的星空,各种各样的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等,激发学生热爱宇宙、保护地球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兴趣。又如《狐狸和乌鸦》一文,可设置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有的学生甚至还编出《乌鸦又上当了》的故事。如此,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透彻,思想和思维也将更开阔,在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5.建立与培养创新能力相适应的评估方法
现代教育评价应更注重学生的发展。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生活的那些特性。” 因此,评价的目的就演变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具体的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评价部分,不仅要评价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技能水平(如朗读、阅读、听话、说话技能、数学的计算、有关学科的实验、操作等)以及能力(如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评价部分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同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学科课程及必修课程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活动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情况。” 这样,评价就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优化自己行为的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多方面的进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创新。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该课题进行探讨研究,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