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陪伴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017-10-21吴华
吴华
一、共情陪伴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共情陪伴课程不仅仅只限于对幼儿的共情陪伴成长,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家长朋友。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多面体的职业,他要面对天真无邪的幼儿,帮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帮他们如何与同伴交往、帮他们解决矛盾冲突;他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针对不同性格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已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他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幼儿教师的伟大。
新的学期开始了,小班的幼儿升入了中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小班时是个比较自我的幼儿,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对于想要达到的目的会想尽各种办法达到,升到中班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凡是目的达不到的时候就会对同伴拳打脚踢,弄得班里的小朋友多不愿意和他玩。针对这种现象老师找到家长与其沟通,最初,孩子的妈妈比较认可老师的说法,但是几次的告状交流家长就显得不是很配合,觉得自己的孩子也有可怜的地方,对教师的态度也有了一些轉变,不是很接受教师的说法。为此,这位教师咨询了共情培训的专家,共情陪伴不单单只是对孩子可以进行,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想法,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这位教师又一次重新找到了家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次的交流非常顺畅,并且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个小小的成功案例激发了教师对共情活动的兴趣,从而也引发了教师们的深思,对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奠基作用。
二、共情陪伴让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成为了朋友
史洪彬老师提出一个思考“普通教师和特级教师的区别是什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懂孩子”的!这个“懂”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就是共情。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懂孩子呢?幼儿的情绪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能够识别孩子的情绪才能有效的沟通,最后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大二班有个小朋友叫明明,非常的聪明、好动、自由,也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孩子,一次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明明也进行着自己的游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狂躁的抓着赵老师的头发不撒手,疼的老师眼泪都快留下来了,金老师看到后赶紧抓住明明的手让其放开,说了好一会儿明明才将手送开,当时班上的两位教师都很生气,明明也气的不理他们两个,还不时作出要打人的动作,这时,张老师走过去把明明叫到一边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刚开始,明明不说话,只是生气的哼,后来张老师说,我知道你非常的生气,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可以先安静一会儿等好些了再说也没关系的,我只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你告诉我了,我才能帮助你。明明听到张老师的话,终于说出了他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赵老师不小心把他的画撕了,所以惹怒了他。了解情况后张老师用共情的方式与明明进行沟通,首先,老师很同情你,因为画是明明辛辛苦苦画的,就这样被撕了真的很不开心,我也不开心;其次,没有得到老师的道歉,也是一件令人不开心的事情,明明听到这里的时候愤怒的表情顿时减弱了一大半,因为他觉得自己确实委屈了。但是,张老师又说了,一是赵老师是否发现你的画被撕了;第二,你是否跟赵老师说出了你抓他头发的原因,明明对于张老师的提问都表示摇头。那么,你去抓老师的头发是否正确,明明又摇了摇头……一段简短的对话,化解了孩子的不悦和对教师的误解。虽然,我们还不能够做到真正的“懂孩子”,但是,我们相信在共情陪伴的引领下我们离童心越来越近。
三、共情陪伴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转变
1.从单一的照搬活动到创新观摩活动转变
共情陪伴课程根据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研发出了一套教学活动方案,在教案中不单单只配有教学活动内容,同时还有生动形象的课件。当教师们拿到手的时候非常的开心,因为终于有一套适用于本园的教学活动。起初,教师们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案上课,对于活动的内容没做任何调整和修改,几节活动下来以后,有的教师发现每次活动的时间都要超出10多分钟,而且有的时候效果还一般,慢慢的老师们有些失去兴趣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请到了共情项目组的负责教师李老师为教师解答课程中的疑问,有的老师说问题太简单、有的说问题太琐碎、有的说游戏不合适、还有的说内容与目标不相符……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李老师一一作了详细、耐心的解答,每节活动的主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或者说是促进幼儿积极方面的发展,将消极的情绪变为积极的情绪,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的调节,所以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有所调整,问题的提出、游戏的形式等,只要主旨不改变就没有问题。老师们重新开始了教学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调整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地创新、研究,最后在专家教师的引领下,我们承接了各种大型活动的观摩任务,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2.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观察的转变
作为幼儿教师观察孩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向内容,以往老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说话,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年轻教师是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不知道如何观察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专家的入园培训解开了教师的困惑和谜底,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只有知道了、了解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才能有效的指导,他们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孩子不能长时间专注一种玩具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总是喜欢当妈妈……要想了解这些事情的缘由,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共同游戏、观察来寻找答案,慢慢的教师们将被动的观察变为了主动的观察,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在孩子身上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趣事、总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因为有了趣事、有了答案,教师的观察记录也随之有了内容,专业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升着。
共情陪伴课程在我园虽然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的魅力、他的价值、他带给我们成功后的喜悦。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通过专家引领、培训、教研、实践等多种形式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最终实现发展幼儿心理社会能力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