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7-10-21杜雅筠
杜雅筠
随着当今社会暴力犯罪的不断攀升,人们的心理安全感显著下降,就连学校也不例外,儿童之间因矛盾而互相辱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乃至动用武器伤害生命的事件在校园中、报刊上屡见不鲜,着实让人忧虑。学校欺负行为,作为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另一方重复施加的攻击行为,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特殊类型攻击行为。据国内外研究表明, 约10%-20%的中小学生卷入欺负受欺负问题。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因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性行为可以追溯到儿童期,70%的少年暴力犯罪在儿童期就有攻击性行为。可见,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攻击性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矫正,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而所谓遗传并不是父母把打人骂人等一些具体的行为遗传给孩子,而是神经活动类型,例如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等自然特征,当这些具体的自然特征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滋生出攻击性行为。
2.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亲子关系、父母管教方式和家庭情绪氛围都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攻击性。如父母如果经常忽视孩子的要求,经常采取强迫、威胁、责骂、拒绝、排斥等教养行为, 使用暴力和攻击性言行等, 儿童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倾向和反社会倾向。其次,研究也表明来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家庭的儿童常带有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大量行为问题,包括攻击行为。其中父母的婚姻冲突会直接使儿童产生苦恼、愤怒等情绪,可能使儿童通过模仿增加对他人的攻击行为。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由于被其他儿童排斥,与同伴交往机会有限,导致他们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更有,既具攻击性又被拒斥的儿童,会出现彼此支持和共同进行攻击的行为表现,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3)大众传媒
班杜拉认为儿童在观察范型的过程中,即使未受到外部强化或替代强化,通过观察和模仿仍能获得范型的行为。在当前充满变幻的信息化社会里,各种传媒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许多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携带的暴力等不良内容,给儿童提供了侵犯性榜样,减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容忍度,这不仅鼓励了攻击行为,更助长了儿童的攻擊性倾向,并且诱发儿童使用暴力的冲动。
3.心理因素
儿童期是人社会性发展的萌芽时期,开始喜欢伙伴和团体活动,同时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冲突,便产生攻击性行为。(1)儿童的自尊心受挫和自卑心理。根据竞争假设,攻击行为是同伴间竞争的结果,即儿童对他人的攻击是应对挫折的行为链式反应,有时很细微的行为也可能成为攻击行为的触发器。儿童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出身和生活条件等不佳而产生自卑心理,冲动和好斗很容易成为自卑儿童的代偿方式,其行为表现为较强的攻击性。(2)儿童不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埃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认为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有可能造成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安全感和焦虑,表现为易怒、易冲动和缺乏自我控制力等,这些均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有关。(3)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指幼儿关于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愿望、信念、意图)的理解和认知。其发展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存在联系,即了解了他人的愿望和信心,才能对各种社会行为情景做出正确判断,进行反应。按此理论,可以推出攻击行为可能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减少存在关系。
二、控制和引导攻击行为的常用方式
1.给儿童以榜样示范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作为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加强自身修养,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提供互助合作的平台,让儿童通过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好人好事,培养其谦让、合作等良好心理品质。当某个儿童出现谦让、互助、合作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确定一个正确的榜样,通过强化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2.消除强化源
消除攻击行为的强化源可以减少儿童的攻击性。除了极其严重的攻击行为外,对于儿童的其他攻击行为加以忽略,使儿童的不到他们想要的“关注”,同时强化了儿童与攻击行为不相容的其他行为,如合作和分享。另外当儿童的攻击行为发生的时,马上将其从强化性的情景中移到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进行暂时隔离。这样既削弱了不良行为,也减少了父母的生气不安,成为理性、不具攻击性的榜样,亲子关系也可迅速得到恢复。
3.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儿童攻击性行为多与其认知水平较低有直接联系,儿童往往对来自同龄伙伴的信息以自身为中心做出判断。如儿童之间很多攻击现象的产生都是因为彼此没有搞清楚“他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而一个攻击性强的儿童往往用敌意的动机去判断别人的动机,这样“他攻击”的次数和被攻击的次数都在增加。一种途径是对儿童进行问题解决技能训练,例如,让儿童通过听故事或看录像的方式训练儿童用非攻击性方式解决问题,并鼓励儿童将这些新技巧运用到生活情景中。这种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面临潜在冲突时的攻击性表现。
4.移情训练
有关儿童的实验表明,攻击性高的儿童往往移情能力比较差,即难以体会到受害者的感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通过听故事、引导理解、编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儿童作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会他人情绪,从而加强攻击性儿童对被攻击者所承受痛苦程度的体验,减少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