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17-10-21邹美娟
邹美娟
摘 要:当下,最火的荧屏节目当属《中国诗词大会》微信朋友圈谈论最多的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某某,中国诗词大会成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津津乐道的话题。曾几何时,我们的荧屏被明星靓女占据,跟风韩流娱乐的打闹嬉戏,看过之后除了当时的大笑几声之外,如今连谁是谁都早已经忘得干干净净。
关键词:教学的本意 语文教学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热播,之所以刷屏,之所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是因为诗词的千百年来沉淀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它就扎根在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融入到我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基因当中,等待着一个声音被唤醒,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
一、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意
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此,若理解上有偏差,教学时就会方向不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办出学校特色而作出贡献,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特色、有成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义,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并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章、优秀人物及先进事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融传统文化于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涵盖甚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博大精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村妇皆晓其义,却叫人一诵铭记,终生难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廖廖几笔,一字千金,画中有画,令人叹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時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亡国破,赤子情怀,忧国忧民,情何以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面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但其中每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礼节却折射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发扬光大;《西游记》虽是一部幻想小说,但却体现了国人遵循传统、讲究伦理、追求真理、从善如流的思想与愿望,让人回味深思……无论是短小精悍的诗歌,还是情节复杂的小说,都融入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
融传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方法。很多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传承交由政治老师来开展,虽然这样做并无不妥,但是,很多学生本来就讨厌政治课空洞的说教,一说到政治课就想到教条主义,就算是老师只讲传统文化,也只是就事论事,很难将道理寓于日常的教学中。而语文教学就很好地摒弃了政治课空洞的说教,朗朗上口的诗歌节奏让人感觉到音乐美、动感美、律动美;曲折复杂的小说情节让人融入其中,引起共鸣,欲罢不能;形散神聚的散文意境让人融情于文,浮想联翩……
孔融七岁时,就会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学过了《孔融让梨》,我们也自然会在心里掂量自己尊老爱幼的品德、做法是否令人满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简短的《过零丁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等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激起我们满腔的爱国热忱,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建设更加繁荣、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努力?
上世纪50年代,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女儿说的话:“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连外国领导人都那么欣赏汉字,我们炎黄子孙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再如,语文课本中的语句、篇章、思想、意境,在理解的时候也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万个人看《红楼梦》就会在脑海中出现一万个贾宝玉、林黛玉形象,因为每一个人物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因人的理解而不同。
科学甄选合适的经典文本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之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并使之常态化,这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蒙学读本,浅显易懂,意义深刻,不失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不二选择。如果能将《论语》、《增文贤文》、《孝经》、《孟子》、《庄子》、《易经》、《诗经》、唐诗、宋词等交叉学习,相互渗透,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在学习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学生对文言文就不会感到畏惧、恐怕了。有了文言基础,自然就能看得懂历史书籍了。了解了自己民族的悠久历史,了解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自然就会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油然而生敬意,自然就会为维护国家尊严、民族兴旺而奋斗。到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如鲁迅一样,用“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磬暗故园。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自己的赤子情怀。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传承,是语文教学的本义。只有融传统文化教育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而了解历史、了解民族、了解自己,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已任,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