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研究
2017-10-21王连晶
王连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杆,将教学任务从学生成绩的考核转变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刚刚开始进入到一个学习的门槛,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能力培养
引言
一个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较小,对一些能力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小学数学的老师,必须尽心尽力的帮助学生排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一、影响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要因素
1.老师的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很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都是通过老师的指引完成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没有任何的意识,都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的,老师向那个学习方向指引,学生就向那个方向学习。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收到老师引导的影响较大。
2.繁重的作业
有时会常常看到小学生的书包中鼓鼓的,经过调查得知,很多小学生的课外祖业非常的多,有时还有学习班、兴趣班的作业,本来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这样让繁重的作业将学生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学习困境中还怎么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学生明天都要完成非常多的作业量,评价分配给每道题的时间已经很少,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些复杂的数学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会差很多,但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却没有培养起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3.心理没有独立的意识
小学生很多还处在家长疼爱的成长阶段,在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去寻去父母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同样,在第一时间去寻找老师的帮助。这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溺爱,导致了学生失去对一些问题的自主解决,慢慢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就淡化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的自主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不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被保护的状态,根本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能培养[1]。
二、小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关于學习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考能力的一个培养,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解决很多课外的难题,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会非常的强,对数学的创新能力也会非常的强。而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没有培养好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一些高深的数学理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难以理解、新知识非常的抽象,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关于身心成长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有很好的帮助。通过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会发现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变得更加强烈,学生在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时,同时养成了不怕挑战、勇于面对、敢于创新的性格习惯,学生在小学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将就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有一定的帮助[2]。
三、关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几种方式
1.抛出问题正确引导
随着小学数学老师整体质量的提高,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效率也开始了逐渐的提高。老师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引导,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心中留下一个疑问,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从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应该可以解决。这样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注意力也是格外的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显著的提高,在本节课的内容讲解完之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课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一个罗列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贴近生活
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楚,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一些有趣的知识。老师可以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将教学中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融合,这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的提高。通过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将问题的关键嫁接在学生的周边生活中,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将会更大。
这样学生通过问题解决,也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考高分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通过课本内容和生活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3]。
在进行时候实际的结合时,老师要注意学生年龄的限制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超出学生理解接受的范围。对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逐步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先要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和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较高难度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学主体开始由老师转向学生,不在以老师的谆谆教诲为主要教学方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反映给老师,通过老师的指点就可以将问题解决。自主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将不在需要老师的作业、父母的督促,自己就可以主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一个提高。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动力,通过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可以将知识理解记忆的更加深刻[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非常重要的,文中关于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因素、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等进行了讨论,希望在以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中可以更加有效直接。
参考文献
[1]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2]曲立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3]王晓琳.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7,13:160.
[4]钟桂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