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

2017-10-21兰才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兰才荣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和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只有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引言

独立思考能力是作为优秀人才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显得格外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当学生掌握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才能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价值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依靠自己一个人的思考,运用自己的经验或者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逐渐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展开更深层次的学习。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的学习压力时,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能够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还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当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就会全面提升,就会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在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能力,推动数学教学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師不够重视

虽然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但是真正落实到的教师却很少见。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只会对学习数学课堂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学生从心里就开始排斥数学的学习。有些教师对于课程的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在教学中不能正确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此反复机械式的数学教育,只会为学生增添一定的学习负担。

2.培养方式上缺乏有效性

小学生的特性是活泼好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专业培养,选择有效适合的方式。然而现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还是利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时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是采用的一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展开课堂教学,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转变。在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各种有效教学方式的帮助下,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知识的探索、思考和研究。

2.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方式趋向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设计趣味化。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小学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心理特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还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知识的研究中,让学生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单调、枯燥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将数学的知识内容向生活化逐渐过渡,将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识内容转换为学生实际生活所接触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逐渐引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去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能够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到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内容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当学生在学习时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制作一个钟表,让学生指出钟表上的时间。当学生在学习物体形状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指出来,如课桌是长方形,苹果是圆形,三角尺是三角形,树叶是椭圆形等。当学生走进实际的生活中,就会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知识内容也加深了理解。

4.树立学生独立思考的信心

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自信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难题,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中不断树立自身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之后,才会更加冷静的思考和研究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的独立思考学习任务,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长,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相信的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升。学生还会形成自己的正确学习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192-193.

[2]徐发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7,(12):20.

[3]陈启凤.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3):97.

[4]蔡江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1):8.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