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7-10-21于娜
于娜
摘 要: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创意产业越来越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之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观念的陈旧,想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加强跨专业的人才交流、跨领域的知识沟通以及开展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探索出符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意见,确立科学的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总结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并探讨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引言
艺术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地方高校扩大规模和获取办学经费的重要支柱,并且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焦点。如何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与发展,是我们眼下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关键。
1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更新教学方法
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得更为多样化。但地方高校因为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艺术设计专业还是老师在黑板前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以我校为例,督导组要求艺术设计教师讲课要按部就班,有导入,有重点难点,有完整的板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用的教学组织,如何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也使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紧随时代步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理念。
1.2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趋热的情况下,部分院校新增加了相似的专业,如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门类繁多,但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没有细化,教学方案和环节雷同,没有突出院校之间的专业特色,使学生踏入社会后增加许多无谓的竞争。
1.3实践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艺术设计涉及历史、人文、绘画、工程、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习与实践中需要多种条件的配合与支持,比如照相机、摄像机、电脑、手绘板、多媒体、打印机、扫描仪、彩喷机、彩印机、印花机、缝纫机、展厅、展柜、展架、展板、各种包装及工艺材料……但是,地方高校资金有限,设备和器材不足,原材料供给也不能达到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部分教学设备陈旧,为学生提供的校外实践场地不足,制约了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的转型,不利于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4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整体扩招后,地方高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但师资结构和师资水平并没跟上专业发展。教师都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没有社会实践背景,教师缺乏系统的设计实践培训,以至于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理论不能很好的和实践结合,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面对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艺术设计问题,不能很好的带领学生解决。
2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自由与开放的工作室模式,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
艺术设计院校近几年开始流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教育,邀请地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教师、课程、与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室为载体,在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术工人的配合指导下,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融入实践作业,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艺术设计工作中。工作室模式注重课内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并且也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共同进步。工作室教学环境真实,模拟工作现场,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工作氛围,既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授课,又包括企业技师指导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教学内容极具针对性,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学模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全面而有趣、直观易懂,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教学不再死板枯燥,融入最新的行业需求到教学过程中,扩大教学范围,提升教学安排自由空间。
2.2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
首先,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交叉与整合。现如今,复合型人才匮乏,所以艺术院校应该依据这种社会现实制定教学计划,在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上,都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强调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互通性。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局限于课本基础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轻松面向社会,并学以致用。
其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性、应用型、地方化”。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必须汲取地域艺术元素,凸显地域文化理念,凝练艺术专业特色。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产业园、生产基地等,如长春的一汽、通化的葡萄酒、通化的药厂、上海的轻纺、东北的人参、杭州的丝绸等。艺术设计也应该具有这些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刺绣、景德镇陶瓷、无锡泥人等,带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也应在艺术设计中得以传承。因此,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当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充分利用地域艺术资源,更有力的辅助专业课教学。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并且有效的解决了实践基地匮乏的问题,同时还能为当地经济做出一定贡献。
再次,加强主要专业课程建设,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以主要专业课程为中心,建立课程环节,每个课程环节解决一个知识层面的艺术设计问题。不同的课程环节又环环相扣,相互渗透,不断的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融会贯通。与此同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每个课程环节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和应用。
2.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就是教师。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为了更进一步适应本土教学,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改进,形成了我国艺术教育独有的“双师型”师资结构,这将更加有利于现阶段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是指教师不仅是授课教师的角色,同时还是设计师、技师角色。也可以聘请社会上的设计师、技师,经过专业的教学岗位培训后,让其担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这两种“双师型”教师,都能有效解决地方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技能现状,传达给学生更为先进的设计思想。
3結语
总之,本文围绕了如何实现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发展,如何培养应用技术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紧紧围绕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传统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优秀的社会资源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業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志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J].装饰,2003(02).
[2]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05(11).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H1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