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7-10-21白思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摘 要:“关键期假说”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对“关键期假说”进行讨论,并提出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53-02

“关键期假说”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但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引起了学者们激烈的争议,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一、问题的产生和提出

“关键期假说”首先是在母语学习中被提出来的。1959年,美国神经学家Penfield 和Robert 提出了“白版理论”。他们的研究从生理学的角度指出:儿童的语言习得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1、大脑可塑性理论

学者们对狼孩和一些错过习得语言年龄的人进行神经生理的研究,通过研究认为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的时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4岁以后大脑左半球开始显示其语言优势,到青春期开始时侧化已完成,右半球就失去了发展语言的能力,在大脑功能侧化过程中,大脑可塑性较大,孩子能学好母语。

2、学习关键期假说

神经语言学家Eric Lenneberg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著作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中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因而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

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讨论

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段。因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二语或外语的学习应该越早越好,很多学者也认为是青春期开始以前的这段时期,他们认为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成功的几率比成年人的大,特别是语音和口语方面具有优势,过了关键期之后成人再学习第二语言就很难达到说母语者的水平。虽然西方有很多学者通过实验支持这一观点,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于这一假说提出了质疑,所以产生了支持派和反对派。

支持派

1、语言习得机制的消失。关键期假说的某些观点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惊人的相似。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在语言刺激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只需短短五年左右时间就能获得与成人无异的语言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自身拥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儿童只要置身某种语言输入环境中,这一机制就会被激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普遍语法则会丧失,无法被语言输入激活。这一观点与关键期假设是一致的。

2、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消失。Long 通过对脑神经的研究实验发现脑神经成熟的因素能引起大脑功能逐渐区域化,成熟以后语言习得就很难发展。实验也表明,青春期以后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其语法和句法无法达到本民族学生的水平。

3、语音关键期。1969年美国心理学教授J.Asher和R.Gareia通过调查美国的古巴移民的英语发音情况,发现6岁以前到美国的,其发音与美国本土美国人接近者达71%,13岁以后移民到美国的,发音相近率只有17%。由此说明,青春期以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其第一语音的口音难以克服,从语音差异方面论证了关键期的存在。

反对派

1、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所有学习者不管几岁,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性輸入和恰当有效的过滤过程,都有可能掌握目标语。

2、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是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并非学习开始得早晚。

3、关键期界定时间难以统一。Krashen在1973年发表的文章《语言文字的偏侧优势、语言学习及关键期:一些新的证据》则认为语言的关键期应早在五岁左右就关闭。而Lenneberg则认为是从两岁到青春期。Penfield认为到9岁结束。Seliger更是提出多个关键期假说,对年龄关键期假说表示质疑。

4、语音优势论。1984年Littlewood提出,较年幼的习得者仅仅在语音方面占优势,如果给予相同的学习机会,外语学习的效率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成年人在克服外界干扰、学习动机等方面占有优势,因此学习效率也会增加。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争议焦点,至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是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年龄与语言习得是存在一定关系的,认知心理学家和脑神经科学家多持赞成態度,社会文化学家多持反对态度。通过总结前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这一点是目前大多数学者较为承认的观点。

三、二语学习“关键期假说”对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的讨论,得出以下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应正确处理第二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

外语习得与母语习得关系密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忽视甚至否认母语的存在意义,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多进行母语与汉语的对比,在对比研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避免一些来自母语的干扰,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

2、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外语学习者在语音、词汇、句法等不同方面表现出的优势不同。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有侧重的进行教学,避免“一刀切”,而是应该发挥学生不同年龄段语言学习的优势来组织教学。

3、加大低龄汉语学习者教学师资培养。

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教学,针对低龄学习者的教学培训还太少,很多对外汉语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年龄小的学生,这样在学习的初期很有可能造成年龄小的汉语学习者对汉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应该加大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多研究和探讨如何教学低龄汉语学习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汉语的推广和传播。

作者简介:白思娜(1992.5-),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询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p105

[2] 周舒怡 《学习关键期与二语习得》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3] 应丽娜《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探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4] 刘询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p209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