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优越性

2017-10-21辛亚洲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学教学优越性武术

辛亚洲

摘 要:武术以它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它正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优越性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关键词: 中学教学;武术;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43-02

一 学生的个人因素对开展武术教学的优越性

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动机以间接动机为主,直接动机为辅。初中生把学习体育和终身接受体育相联系,把增强体质与目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相联系。而当今的媒体宣传,武侠片的大量放映,无形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精神上渴望别人重视和认可,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行侠仗义,这对他们学习武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动机支持要明显优于其它体育项目。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兴趣广、爱好多,到具有稳定的选择性。男同学喜欢竞赛性强,紧张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同学多喜欢姿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武术运动的一个较大特点就是它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和爱好,它具有超大范围的可选择性和可提高性,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练习者,因为武术本身就产生于大众,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体形态。身高显著增长,胸围不断加大,各部分围度加长,体重明显增加。骨骼快速生长,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肉被拉长,肌纤维细,肌肉横断面小,故此力量小,耐力不足。运动系统发育快于内脏和神经系统,表现为动作不灵活,不协调,不准确。骨骼未固化,肌肉发展不均衡。男女差别显著,出现第二性征,男女之间耐力、力量有明显差别。而武术运动具有极其全面的锻炼身体的作用,由于它大量的采用静力性动作和跌扑滚翻动作以及腾空、旋转等动作,对增大肌肉力量和肢体围度以及改善前庭功能,增进协调性具有显著作用。

身体机能。初中学生的呼吸次数多,呼吸深度浅,肺活量小,肺通气量少,脉搏快,每搏输出量少。易疲劳,但恢复比成年人快。武术注重内外合一,注重发气和呼吸,对增加呼吸肌力量,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实验表明长期从事武术运动的人,其肺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武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要优于其它项目,武术可以使心脏功能得到全面提高,避免了心脏的运动性肥大和病变。

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发育较快,脑的重量接近成年人,建立暂时联系的机制已经完善,第二信号系统已经起主要作用,对学习某些技术有很好的表现和再现能力,有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为武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对象物质基础,为武术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且,初中生的代谢能力很旺盛,不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能保证机体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对武术动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社会因素对开展武术教学的优越性:方向性影响:作为武术发祥地的中国,武术始终受到领导人的关注和褒扬。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打打太极拳;邓小平同志题词:“太极拳好”等等。这为武术这一本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声援和肯定。文化影响:当今媒体在武术的动机取向和推广上制造了良好的氛围。作为大众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电视、电影等等,从某一个侧面加深了武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尽管有些夸大,但却对观众,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儿童产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外一些民间形式的武术交流表演活动都对武术运动的开展和传播进行了良好的兴趣和动机诱导。政策影响:近年,武术竞赛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优于以往,特别是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美、中泰、中日之战等等,在国人中形成强烈反响。激起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人对武术运动也更加认可和赞同。这为武术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武术运动的项目优势对开展武术教学的优越性,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型动作有所变化,但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那么通过武术套路和搏斗运动的教学,也就等同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自我保护和防卫的教育。这给学生在特殊危险情况下,提供了一种紧急避险的手段,也为他们在面临见义勇为的需要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而其他体育项目则不具备这一优势。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联系统一的整体。我们知道,我国的经脉理论有着它悠久的历史并拥有完善体系和理论,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承认。内外、形神是经脉理论的一个核心,武术运动在很大一方面融合了经脉理论的这一核心和我国的本土哲学思想。使它成为一项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这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而且武术教学本身就是对我们的未来人进行了一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具有深刻意义,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具有强体健身的作用,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使人体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时十分有益的。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技击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之以恒的锻炼,还会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

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常年不懈,坚持锻炼。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良好手段。武术在长期的延绵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培养武德时武术的传统。武德教育作为培养共产主义精神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練武习德,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武术教学比其他体育项目教学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在中学大力开展武术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的需要,更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需要。我们应该始终抱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紧迫感,去努力的开展和支持武术教学,为我们体育事业增添她该有的风采和辉煌。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优越性武术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