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7-10-21甘淑娟
甘淑娟
摘 要: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尤为重,它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素养,适应时代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079-01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基本原则及策略作了简单阐述。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分明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拥有健康的情感,因为小学生的情智还不够成熟,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培养审美情趣。
3、小学生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有效地调控学生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尊重性原则。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自我表达,使情感教育能得以顺利开展。
(2)情境体验性原则。教师必须善于创设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内心产生共鸣,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提高语文情感教育水平。
(3)互启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用饱满的情感、高度的热情来培养学生語文素养的同时,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启性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教师要身为表率,提高自身情感素质和艺术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爱是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教师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可以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感,塑造学生灵魂,有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之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积极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努力学习。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条件。
2.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加上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的点缀,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学生在这样一个特定教学情境中,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驰骋想象,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3.运用语言描绘,以言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字、词、句、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或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的事件,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语音导读等营造一定的情景和氛围。如讲授《海滨仲夏夜》时,首先向学生介紹作者对大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特别是读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一句,教师要尽量富有情感,绘声绘色,渲染出情感氛围 ,让学生想象画面,并要求学生仔细品读作者在文中反复使用的“涌起”“闪烁”“滚动”等动词,使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并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语文课堂更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与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成功(教育) 2010 (02)
[2] 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 (07)
[3]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