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协同更新1∶10000DLG的技术探讨

2017-10-21陶炳德代明德

名城绘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据模型国情要素

陶炳德 代明德

摘要:基础测绘数据是制定我国相关制度、政策的核心依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和1:10000DLG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存在紧密联系,本文对利用常态化监测的地理国情数据来更新1:10000DLG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地理国情;基础测绘;DLG;更新

据《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发展导向所述,对普查数据进行创新,有利于拓展、提高多产业的运用水平。目前,大部分基础测绘项目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更新,周期长、成本高、现势性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进入常态化监测阶段,普查成果权威、可靠。因此,探讨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协同更新基础数据1:10000DLG的技术,达到提高数据更新效率的目的。

一、地理国情数据现状

地理国情数据主要涵括了自然环境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等方面的内容。从占比面积而言,1000米以下的自然地理要素占比42.08%、1000~3500米的自然地理要素占比33.94%、3500米~7000米的自然地理要素占比17.20%、5000米以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占比6.81%;從坡角的方面来看,2°以下坡角的自然地理要素占比31.52%、2°~5°的坡角区域占比12.66%、5°~25°的坡角区域占比35.52%、而25°~35°的坡角自然地理要素占比12.50%、高于35°的坡角自然地理要素则占比7.88%左右。

二、DLG概述

数字线划地图(Digital Line Graphic),即DLG。是以点、线、面形式表达地理信息要素的矢量数据集,1:10000 DLG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等九大类内容。

三、技术路线分析

(一)总体路线

现阶段总体技术路线依据《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而定,需要以高标准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方法系统整体对应《数据规范》的内容进行技术评测。研究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基础数据DLG在图形、属性等方面的一致性、关联性,从而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准确、快速的更新。总体技术路线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需结合统一的坐标系统,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将地理国情数据与1:10000 DLG数据内容进行关联、对比分析,从而达到整合的目的导向;第二,对基础数据分要素、分层进行几何图形的更新,作业过程中可参考1:10000 DOM和地理国情监测影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第三,结合数据对应关系模型,对各要素进行属性信息的更新;第四,对更新后的基础数据DLG进行拓扑关系处理和数据接边,形成逻辑关系一致的数据;第五,质量检查,主要针对图形和属性信息内容进行检查,合格数据为更新的成果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的控制成果数据的质量,结合相应的测绘采集技术和处理技术,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评定,以达到更新的目标需求。

(二)参照规范内容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借助对应的评测体系和评测内容,系统的审视对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的应用模式,结合各类评测体系和对应的数据模型进行更新操作,从而更为快速的优化基础数据要素内容。同时,相关技术规范内容必须借助外业资料,结合多元化的数据进行辅助整合,利用相应的编制与测算方法进行过程确立,从而提高规范的精准度[1]。

四、内业作业流程分析

(一)数据转换与处理

内业作业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数据转化和叠加,对DLG和地理国情数据进行预处理,保证要素图层的完整性。在实践过程中,需结合1:10000 DLG的数据模型,将各类符合矢量标准模型进行冲突评定,通过相应的地理数据评估和转化,以提高数据属性的准确性。同时,转换过程中需结合对应的要求,若出现转化数据与实际测评数据发生差异的现象时,需结合对应的操作体系进行二次完善,已达到对应的数据需求价值。

(二)数据匹配

通过系列的数据转化与数据处理,有效的针对各类模型数据予以过程匹配,从而完成对应的操作模型和整理需求。匹配过程主要涵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将转化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规范对应的原始图层数据,结合对应的《数据规范》体系内容进行要素评定[2],从而实现操作模型分析和操作内容的方法评定。其次,需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联动1:10000比例尺DLG模型所处理的信息进行代码评定,结合坐标系统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有效地将各类内容进行综合性处理,从而提高数据模型参数的应用价值。再者,通过数据联合分析,结合多元化的数据将图像与数据进行综合性整理。通过对上述的模型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结合相应的数据成果进行属性整理,从而达到各类模型数据的更新目的。

五、科学的作业方法

(一)基于属性的整体复制

通过在软件中对各项数据模型进行综合评定,将各类数据对象和字符串进行综合性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的控制TYPE模型数据,防止属性模式产生遗漏的情况。因此,需针对“使用模式”模型功能进行复制 [3],结合多元化的数据模型进行修改和二次复制与评定,最后将具有属性性质的模型参数采用至科学的作业过程当中。

(二)地物之间的距离控制

固定距离的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交错的对象进行功能统一,结合对应的操作下达“输入”命令,通过系统的软件进行距离测算。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控闭合地物的基本条件,结合对应的模型参数进行计算,保证各街区的位置、自然植被的指标位置都能切合实际标准需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能够满足1:10000 DLG大部分要素的更新,但还存在部分要素无法较好的更新。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寻求技术突破,从而实现1:10000 DLG全面更新,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效率,促进产业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马壮,宋碧波,李小勇,etal.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1∶10000 DLG城市道路数据更新方法[J].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版,2015(8):42-43.

[2]江峰.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在1∶10000 DLG数据更新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03):217-218.

[3]容茜,沈佳洁.基于DLG的地理国情监测DEM精细化生产方法探索[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11):39-40.

(作者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数据模型国情要素
基于区块链的微网绿电交易数据模型研究
家国情?家国梦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关于PowerDesigner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ORM工具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